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华师大版)独家期中专题复习:专题5 盐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个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 )
A.高锰酸钾(KMnO4) 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4) D.烧碱(Na2CO3)
【答案】A
【解析】熟石灰Ca(OH)2;硫酸铁Fe2(SO4)3;烧碱NaOH。
2.由Na+、Ca2+、OH-、Cl-、SO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答案】C
【解析】所给五种离子中可形成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钙四种盐;
故选C。
3.近来市场上出现了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盐汽水,你认为盐汽水的成分和普通汽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 )
A.水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碳酸钙
【答案】B
【解析】人体需要的盐是氯化钠。
4.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学校食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 )
A.食盐溶液 B.烧碱溶液 C.纯碱溶液 D.食醋溶液
【答案】C
【解析】A、食盐溶液呈中性, B、烧碱溶液虽然呈碱性,但腐蚀性太强,
C、纯碱溶液呈碱性, D、食醋溶液呈酸性,故选C
5.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氟化钙(CaF2)是由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
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不符合,错误
B.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组成,不符合,错误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和酸根离子组成,符合题意,正确
D.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某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错误
6.以下几种常见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钾(KH2PO4)
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 D.尿素[CO(NH2)2]
【答案】B。
【解析】解:A、硫酸钾(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磷酸二氢钾(K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7.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时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想用下列物质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 D.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答案】D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它们分别为碳酸盐和碱,虽不溶于水,不溶于洗涤剂,不溶于食盐溶液,但溶于酸。食醋中含有醋酸,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食醋浸泡水垢后,再用水将水垢冲洗掉。
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Cl-、 B.Na+、K+、OH-、
C.K+、Na+、、Cl- D.Ba2+、Mg2+、、Cl-
【答案】D
【解析】A、银离子和氯离子能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所给各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各种盐中属于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 )
A.氯化钡 B.碳酸钙 C.硫酸钡 D.硝酸银
【答案】B
【解析】A、氯化钡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形成溶液,符合题意;
C、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可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 B.氧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中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生成水,没有气体和沉淀,所以没有现象。
11.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B
【解析】根据盐酸会与硝酸银生成沉淀,盐酸会与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钡会与碳酸钾和硝酸银生成沉淀,碳酸钾会与氯化钡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氯化钡会与碳酸钾和硝酸银生成沉淀;硝酸银会与盐酸、碳酸钾生成沉淀;它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四种。
1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铜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稀硫酸与之恰好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B.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会呈现碱性,故此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
13.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答案】B
【解析】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不会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热,不符合题意;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若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答案】D
【解析】A、KCl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但呈无色,可证明显黄色不是由Cl-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因铁离子转化为沉淀,溶液黄色消失,可证明显黄色是由铁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将氯离子转化为沉淀,溶液黄色未消失,可证明显黄色是由铁离子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溶液中仍是存在铁离子和氯离子,无法证明溶液黄色是由哪种离子造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5.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答案】A
【解析】用Na2CO3代替CaCO3会使得生成CO2的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所以不能用Na2CO3固体代替。HCl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所以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浓H2SO4具有吸水性,所以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的方法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二、填空题
16.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原因是________,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解毒,原因是________。
(2)苏打水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BaCl2+Na2SO4=BaSO4↓+2NaCl;不能;BaCl2+Na2CO3=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2)有气泡产生;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1)氯化钡与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可被胃液中盐酸溶解,形成氯化钡,所以不能解毒,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
(2)苏打水中含有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1)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2)有气泡产生;NaHCO3+HCl=NaCl+H2O+CO2↑。
17.痕检是提取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取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与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颜色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答案】NaCl+AgNO3=NaNO3+AgCl↓;2AgCl2Ag+Cl2↑
【解析】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和另一种单质,即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Cl2Ag+Cl2↑;
故答案为:NaCl+AgNO3=NaNO3+AgCl↓;2AgCl2Ag+Cl2↑。
18.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用食盐往往混有杂质,影响生产。欲用化学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所选试剂为__ __。
【答案】氯化钡溶液;
【解析】氯化钡溶液,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除去硫酸钠,又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9.右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之一是__ __。
(2)该物质属于__ __(填“氧化物、酸、碱、盐)。
(3)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__ __。
(4)请写出该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 __。
【答案】纯碱或苏打;盐;Na+;洗涤剂;
【解析】(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答案为:纯碱或苏打;(2)由于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因此属于盐类物质,故答案为:盐;(3)Na+;(4)碳酸钠在生活中的用途主要有洗涤剂或制玻璃,故答案为:洗涤剂。
20.熊健同学到舅父家做客,看到一个化肥“蛇皮袋”上印有如图所示商标,还嗅到一股臭味.熊健向舅父解释说:
硝酸铵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3%
××化学工业品公司
(1)这包化肥是 肥,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每袋化肥中含该元素的质量至少为 kg.
(2)该化肥 时容易分解;在施用时不能与 性物质混合.
【答案】氮肥;17.15;:受热;碱.
【解析】解:(1)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每袋化肥中含该元素的质量至少为:50kg×34.3%=17.15kg.故填:(2)该化肥受热时容易分解;在施用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三、实验探究题
21.人体的汗液有咸味.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准备做探究实验.她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老师指定处,她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
(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将适量的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 ________并请简述理由:________.
【答案】(1)不存在(2)AgCl(3)不能;因为汗液中还可能有其他的无机盐,蒸发后会出现小颗料
【解析】(1)硝酸钡中的钡离子能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因为滴入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可确定汗液中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2)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AgCl;(3)汗液中含多种溶质,蒸发结晶后留下的小颗料不只有氯化钠,所以填不能,理由是因为汗液中还可能有其他的无机盐,蒸发后会出现小颗料.
故答案为:(1)不存在;(2)AgCl;(3)不能;因为汗液中还可能有其他的无机盐,蒸发后会出现小颗料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和 ;
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1)___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 (2)___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3)猜想2中“?”处应填________(化学式)。
【答案】溶液变红锌粒溶解,有气泡产生Na2CO3
【解析】[进行实验]
(1)如果猜想3正确,则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Na2SO27.NaCl和H2SO4,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会看到溶液变红;
(2)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入锌粒会看到锌粒溶解,有气泡冒出;
[反思与总结]
(3)如果恰好完全反应,那么溶质就是反应生成的Na2SO28.NaCl;
如果碳酸钠有剩余,那么溶质就是Na2SO29.NaCl和Na2CO3;
如果稀硫酸有剩余,那么溶质就是Na2SO30.NaCl和H2SO4;
故猜想2中“?”处应填:Na2CO3。
四、解答题
23.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并将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Mg2+、Cl-
(2)解:100g氯化钡溶液加入100g硫酸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176.7g,则产生硫酸钡的质量为200g-176.7g=23.3g,设氯化钡质量为x
BaCl2+MgSO4=MgCl2+BaSO4↓
208233
x23.3g
208:233=x:23.3g
x=20.8g
则氯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1)P点为加入100克硫酸镁,由图像可知,从P点以后溶液质量增加的趋势比以前快,说明氯化钡刚好完全反应,加硫酸镁不再产生沉淀,所以P点溶液中离子为Mg2+、Cl-;
24.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一)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请回答:小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2)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二)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会依次发生以下两个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称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50.50g,再将175.00g7%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5.5 100.50 125.50 150.50 173.30 196.10 221.10
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碳酸钠(或碳酸钾)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CaCO3↓+ 2NaOH
106 100
x 10.00g
解得:x=10.60g
Na2CO3%=×100%≈68.4%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8.4%。
(3)解: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每份稀盐酸溶液质量为25.00g,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产生气体,第七次加入的盐酸溶液未参与反应。
MCO2=50.50g+175.00g-221.10g=4.40g
设反应生成4.40gCO2需要消耗盐酸溶液质量为y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73 44
7.3%y 4.40g
解得:y=100.00g
因此前四次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75.00g-100.00g-25.00g=50.00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 HCl=NaCl+H2O
40 36.5
z 50.00g×7.3%
z=4.0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1)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它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白色沉淀就是碳酸钙,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根据表格可知,从第一次到第四次实验中,总质量都等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和原来锥形瓶的总质量之和,这说明这段时间内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即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从第五次实验开始,总质量小于滴入稀盐酸和原来总质量的和,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对比第六次和第七次实验可知,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都是4.4g,则说明第六次时其中的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而第七次的稀盐酸没有参加反应。
首先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然后用稀盐酸的总质量-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第七次没有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最后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并计算它的质量分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华师大版)独家期中专题复习:专题5 盐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个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 )
A.高锰酸钾(KMnO4) 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4) D.烧碱(Na2CO3)
2.由Na+、Ca2+、OH-、Cl-、SO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3.近来市场上出现了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盐汽水,你认为盐汽水的成分和普通汽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 )
A.水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碳酸钙
4.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学校食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 )
A.食盐溶液 B.烧碱溶液 C.纯碱溶液 D.食醋溶液
5.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6.以下几种常见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钾(KH2PO4)
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 D.尿素[CO(NH2)2]
7.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时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想用下列物质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 D.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Na+、Cl-、 B.Na+、K+、OH-、
C.K+、Na+、、Cl- D.Ba2+、Mg2+、、Cl-
9.下列各种盐中属于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 )
A.氯化钡 B.碳酸钙 C.硫酸钡 D.硝酸银
10.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现象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 B.氧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钡中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1.今有氯化钡、碳酸钾、硝酸银和盐酸等四种溶液,他们两两混合,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铜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二氧化碳
13.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14.若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15.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二、填空题
16.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误食氯化钡而引起中毒,若及时服用硫酸钠溶液可以解毒,原因是________,若及时服用碳酸钠溶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解毒,原因是________。
(2)苏打水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7.痕检是提取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取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与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颜色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18.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用食盐往往混有杂质,影响生产。欲用化学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所选试剂为__ __。
19.右图是某校实验室里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物质的俗称之一是__ __。
(2)该物质属于__ __(填“氧化物、酸、碱、盐)。
(3)该物质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__ __。
(4)请写出该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 __。
20.熊健同学到舅父家做客,看到一个化肥“蛇皮袋”上印有如图所示商标,还嗅到一股臭味.熊健向舅父解释说:
硝酸铵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3%
××化学工业品公司
(1)这包化肥是 肥,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每袋化肥中含该元素的质量至少为 kg.
(2)该化肥 时容易分解;在施用时不能与 性物质混合.
三、实验探究题
21.人体的汗液有咸味.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准备做探究实验.她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老师指定处,她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
(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将适量的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 ________并请简述理由:________.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和 ;
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1)___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 (2)___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3)猜想2中“?”处应填________(化学式)。
四、解答题
23.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并将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一)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请回答:小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2)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二)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会依次发生以下两个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方案:该小组同学称取15.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称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50.50g,再将175.00g7%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用电子秤称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75.5 100.50 125.50 150.50 173.30 196.10 221.10
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