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华师大版)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MnO2 C.H2SO4 D.NaCl
3.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4.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O+CuOCu+CO2↑ B.Zn+H2SO4═ZnSO4+H2↑
C.Cu+2AgNO3═CuNO3+2Ag D.6HCl+Fe2O3═2FeCl2+3H2O
5.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6.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6.4g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
B.取2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66.7克
C.1g氢气与1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2g水
D.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
7.在3A+B===2C+D的化学反应中,12克A与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当有8克B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
A.16克 B.22.4克 C.8克 D.5克
8.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 )
A.C3H6 B.C2H4 C.CH4 D.C
9.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下图是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 __图。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 __反应。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_ __个HI分子碰撞。
12.硫铁矿(主要含FeS2)是工业制硫酸(H2SO4)的原料,第一步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硫酸。第一步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FeS2+xO22Fe2O3+ySO2(x、y表示化学计量数),则其中的x=__ __。
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4.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试验中,参加反应的S、O2、生成SO2的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 。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的SO2为__ __g。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SO2质量为__ __g。
15.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单位克/厘米3)
实验序号 1 2 …
m1(MnO2)/克
m2(KClO3)/克
m3(试管)/克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克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厘米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氯气+氧气;(其中氯气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第3步:锰酸钾+氯气氯化钾+二氧化锰+氧气。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__。
三、解答题
16.《周礼 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制造工艺的文献,其中记载了“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唇”的谏帛帛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为:K2CO3+Ca(OH)2═CaCO3↓+2KOH,向100gK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0g。求: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7.向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7g固体。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华师大版)期中专题复习:专题1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相等的,则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即已配平,反之,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不相等,则未配平,化学方程式配平与化学计量数之和、物质的状态、元素种类无关,故选C。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MnO2 C.H2SO4 D.NaCl
【答案】B
【解析】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3.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4.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O+CuOCu+CO2↑ B.Zn+H2SO4═ZnSO4+H2↑
C.Cu+2AgNO3═CuNO3+2Ag D.6HCl+Fe2O3═2FeCl2+3H2O
【答案】B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CuOCu+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硝酸铜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u+2AgNO3═Cu(NO3)2+2Ag,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B选项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排除法可以选择出答案D。化合物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模型图中的第二种反应物不是化合物,它是单质。
6.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6.4g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
B.取2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66.7克
C.1g氢气与1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2g水
D.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参加反应的铜和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8:160=4:5,则在空气中加热6.4g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8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B.取20克石灰石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可能为66.7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由2H2+O22H2O,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1g氢气与8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9g水,选项中说法氢气有剩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D.由S+O2SO2,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1:1:2,则32g硫与32g氧气恰好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在3A+B===2C+D的化学反应中,12克A与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3∶2。当有8克B参加反应时,生成D的质量是( )
A.16克 B.22.4克 C.8克 D.5克
【答案】B
【解析】反应前后质量相等,那么C和D质量之和等于14克,可计算出D为5.6克,当有8克B参加反应时,那么D等于22.4克。
8.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 )
A.C3H6 B.C2H4 C.CH4 D.C
【答案】A
【解析】解:这四种物质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
A.C3H6~3CO2
13
B.C2H4~2CO2
12
C.CH4~CO2
11
D.C~CO2
11
由关系式可以看出,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C3H6.即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的是C3H6。
故选:A。
9.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答案】C
【解析】A、NO和CO都是由氧元素和和另一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正确;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故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氮气是单质,故正确;
故选C。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故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后,乙、丙的质量增加,故乙、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减少,故甲是反应物;丁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ts时,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
1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下图是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 __图。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 __反应。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_ __个HI分子碰撞。
【答案】C;分解;2;
【解析】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明显C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可观察到每2个HI分子反应生成一个H2和一个I2分子。
12.硫铁矿(主要含FeS2)是工业制硫酸(H2SO4)的原料,第一步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硫酸。第一步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FeS2+xO22Fe2O3+ySO2(x、y表示化学计量数),则其中的x=__ __。
【答案】11;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先根据反应前有8个S原子,直接判断出y=8,再根据生成物中共有22个O原子,计算出x=11。
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化合(2)12:19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x=14+26+5-36-2=7,甲反应后质量变少,为反应物,反应了12克,乙反应后质量变少,为反应物,反应的质量为19克,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质量为31克;
(1)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19;
故答案为:(1)化合;(2)12:19.
14.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试验中,参加反应的S、O2、生成SO2的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 。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的SO2为__ __g。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SO2质量为__ __g。
【答案】1∶1∶2;8;8;
【解析】先写出该化学方程式S+O2SO2,所以质量比为:1∶1∶2,然后可根据比值关系计算SO2的质量。
15.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单位克/厘米3)
实验序号 1 2 …
m1(MnO2)/克
m2(KClO3)/克
m3(试管)/克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克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厘米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氯气+氧气;(其中氯气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第3步:锰酸钾+氯气氯化钾+二氧化锰+氧气。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m1+m2+m3=m4+Vρ
(3)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三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
【解析】(1)加热固体药品时,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与氧气质量和,即m1+m2+m3=m4+Vρ;
(3)由资料可知,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氯气,少量氯气会随着氧气排出,使得锰酸钾再转化为二氧化锰时因氯气变少而生成二氧化锰变少;
故答案为:(1)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m1+m2+m3=m4+Vρ;(3)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第三步反应没有发生完全。
三、解答题
16.《周礼 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制造工艺的文献,其中记载了“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唇”的谏帛帛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为:K2CO3+Ca(OH)2═CaCO3↓+2KOH,向100gK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0g。求: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设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K2CO3+Ca(OH)2═CaCO3↓+2KOH
138100
100gx20g
=
x=27.6%
答:所用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6%。
17.向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7g固体。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
【答案】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Cl3+3NaOH=3NaCl+Fe(OH)3↓
120107
x10.7g
解得:x=12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