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文档属性

名称 曹刿论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7 20: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下)语文教学案
21.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语汇,背诵课文。
2.把握结构,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认识曹刿和庄公。
预习导学
1.故事内外
春秋时代,齐国是个大国,鲁国是个中等国,齐强鲁弱,齐大鲁小。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齐在北,鲁在南。在齐鲁两国之间,靠近黄海,还有一个小国叫做莒国。
  齐国有个国君叫齐襄公,荒淫无道。他的两个弟弟逃到国外避难,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子纠逃到鲁国。鲁庄公八年和九年,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毋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这时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莒国也派兵护送公子小白赶回齐国。结果是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春秋时有名的五霸之长)。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夺君位的公子纠。但齐桓公还不甘心,第二年,即鲁庄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出色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军打得大败,赶出了鲁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2.初读课文
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和句子分别列在下面。
3.阅读注释,标注重点词语,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课堂研讨
一、预习交流2,展示3。
二、疏通文意
1.自译课文,标记疑难。查找工具书或组内商讨解决。
2.重点词句练习与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2)翻译下列句子
乃入见
必以分人
可以一战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文意研讨 七嘴八舌
话题一:从本文看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
话题二:我看曹刿
话题三:话说庄公
四、品味写法
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五、课堂检测
1、请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辙( )乱   旗靡( )    肉食者鄙( )
  2、填空:
   ⑴《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
   ⑵《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⑵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⑶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⑵ 战则请从。
  5、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
   ⑵ 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
  6、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
六、课堂延伸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子产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左传》)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 子必为政( )
   ⑵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1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
(二)
诫太子勇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合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4、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志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5、“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心”指什么?
 16、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 jiàn ⑵ fú ⑶ bó ⑷ guì ⑸ shì  ⑹ suì
2、为下列句子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 A⑵ B  ⑶ C⑷ D
3、B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⑵ 作战,(是靠)勇气的。
 5、春秋 左丘明  
6、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⑶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二、阅读
(一)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参与
⑵ 同“遍”,遍及、普遍
   ⑶ 可凭借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的。
   ⑵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9、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⑴ 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⑵ 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⑶ 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二)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 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⑵ 句首语气助向发语词,表示发议论
 12、因为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被火烧死的。
 13、提示:子产向大叔传授的道理与经验是,管理国家和百姓的方法其一是宽政,其二是猛政。不过,前者有个条件,那就是“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而大叔的执政实践是,他的党政失败了,最后只有采取猛政,发兵攻打芦苇大泽之盗,将盗全部杀死,才使社会国家稍有安宁。由此看来,管理国家和百姓,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宽猛相济,灵活运用。
(三)
 14、D
 15、杨坚的良苦用心,就是担心儿子“奢华”,而不能使其统治长久维持。“历观前代帝王”这一道理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有前车之鉴。
 16、旧时衣物服饰、刀子、范酱等,这是“实物教育”,时时使太子想起父王的教诲、自己过去艰苦的生活, 以引为警戒,最具体,更能激发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