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历史试题(扫描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历史试题(扫描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8:02:37

文档简介

202l~2022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一年级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6课。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蜜1.下表所示为在某节历史课上,四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相关知
识点的结果。相关知识点默写完全正确的同学共有

学生
半坡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属于仰韶文化时期

河姆渡文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K
乙丙丁
与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同一时期的还有大汶口文化

C.2位
D.3位
迟2.右图所示描绘的是五帝之一的黄帝“发明舟车”的传说。据图推
知,舟、车的发明最直接的影响是
A.便利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密切了部落之间的往来
C使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D推动了道路体系的建设

趣3.安徽苍陵城遗址位于准河中游南岸,是目前寿县地区唯一一处
有明确商代青铜器出土的古代城市遗址。该地近年来出土的簋一铙一、钺一、矛三、刀一件
的组合,具有典型的殷墟二、三期风格。这说明商朝中后期
南北文化交流较频繁
B礼乐制度日趋完善
C中原文化已辐射周边
D青锕冶炼技术先进
4.西周晚期鲁武公嫡出次子姬戏因得到周宜王的赏识和支持而取代其长兄继位为鲁君。十年
后鲁武公的嫡长孙伯御兴兵杀死姬戏,被鲁人拥立为君。周宣王知道此事后,又出兵“平
乱”,改立姬戏的弟弟为鲁君。据此可知
A周宜王的行为破坏了宗法原则
B.各诸侯国的内政受到周王干涉
C西周晚期已出现中央集权趋势
D周天子通过废立国君强化权威
5下表所示为商鞅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后重新划分的秦国二十等爵位(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
次递增),功臣按照功劳大小受爵。依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这一改单措施
公士上造瞢袅不更大夫
官大夫
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
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
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A.缓和了新旧贵族间的矛盾
C.旨在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6.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兴建
D.利于激励秦人的进取精神
诸侯国
地点
工程
魏国
太行山东部平原
“引漳溉邺
魏国
贯通黄河淮河
鸿沟
秦国
成都平原
都江堰
秦国
关中平原
郑国渠
A.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B.推动了诸侯国间的经济分工
D.畅通了南北经济联系的渠道
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基于《易》(西周占卜相关论著)和《诗》(古代民间诗歌及贵族祭祀唱词)
中对自然界和社会矛盾的描述和揭露,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这表明“和而不
同”观念
A.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B.蕴含朴素的唯物论
C.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D.未引起官方的重视
8.《列子·杨朱》提到古时的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这在战国时期
的上流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儒家墨家等学派都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中,墨家学派批判
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应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
B.节用、节葬
C.兼相爱、交相利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9.汉初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提道:“(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些史实集中反映了
A.儒学在秦朝的遭遇
B秦朝百姓生活的困苦
C.秦始皇暴虐的性格
D.秦朝巩固统一的举措
10.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8000多枚秦简,其中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
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
理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文书。这些秦简可用于证明秦朝
A.县级行政管理模式较为完备
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C.地方权力过大妨碍中央集权
D.对农村基层自治进行了尝试
1.关于秦朝速亡的原因历代文人多有探讨,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失在于政(暴政),不在于制(中
央集权制度)”。这些探讨
A.折射出史料记载的混乱
B形成了对专制弊端的共识
C.表达了反对暴政的诉求
D彰显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12.自古以来,关于楚汉战争的“戏说”“演义”颇多,使得学者对楚汉战争的观点从过程性质再
到主要参与者的脾气性格都莫衷一是。关于楚汉战争的历史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放弃在富裕的关中称王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B.“约法三章”表明刘邦及时纠正秦朝弊政
C.楚汉战争是农民军领袖间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
D.“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2021~2022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一年级考试(一)
历史参考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査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
能力。长江中下游
姆渡文化和黄河中游的半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前中期,即仰韶文化时期,黄河
游的大
匕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氏族社会,因
位同学默写的内容完全正确,故选
项,排除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发明舟
是黄帝的相关传说,是中国历史上部落联盟晚期的重大事件,舟、车的发明便利了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
往来,故选B项
术水平也无法满足跨境交往的
故排除
手工业成为独
先体现在耕织
解析】本题考查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淮河
岸的古城
器型和组
墟非常接近的青铜器,表明该地受到商文化的较大影响,故选C项;仅
部分岀土的青铜器,无法体现交往频繁,故排除A项;该遗址并非商文化的典型代表,不能说明商朝的
乐制度
冶炼技术状
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继承制为核
的做法违背了其基本原则,从而导致
局的动荡,故选A项
材料并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趋势,故排除C项;周天子

未能得到鲁国人
才出现了伯御武力夺权的事件,有损周宣王的权威,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商鞅废
流动,激励人们的进取精神,故选D项;该措施激
盾,故排除A项;该措施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
排除B项;增
措施的
本目的,故排除C项
6.C【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听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利工程的兴修便和
的灌溉,促进了农业
大多数水利工程位于北方
主要服务于自身
的发展,国际分工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航运功能并不是当时水利工程
能,故排除D
析】本题考查早期儒家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
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
观念被明确提出以及其依据的相关理论素材,体现了这一观念植根
统,故选A项;“和而不同”的观点并不涉及唯物
观,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
或官方对这
观念的看法,故排除C、D两项
C【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仨
用所学知识
史现象的能力。材料
D两项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观点,故排除;节用和节葬主要针对的是统治阶级的奢靡之风,无法用于批判
思想,故排除B项
施,考查学生获取禾
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见象的能
从贾谊《过秦论
相关记载可知,修筑长城、废分封、焚书、抑制地方豪
毁六国武器装备都是秦
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故选D项;相关史实并未特别提到
姓民生及秦始皇的
故排除
析】本题考查秦朝地方治理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见县级行政管理模式较为完备,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
村基层自治,故排除BD
两项;秦朝在全国推
央集权,故排除C项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