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5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18: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熔化与凝固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其原理是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易熔化和凝固的微胶囊物质。下列关于这种微胶囊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胶囊物质一定是晶体
B. 微胶囊物质的比热一定越小越好
C. 气温升高时,熔化吸热;气温降低时,凝固放热
D. 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
2.土笋冻晶莹剔透,清香软嫩,滑溜爽口,是厦门的特色小吃。土笋冻主要原料是环节动物土笋(学名叫海星虫),含有胶质。经过熬煮,所含胶质完全溶解于水中,冷却后便冻结成土笋冻。关于这个“冷却冻结”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凝华 放热 B. 凝华 吸热 C. 凝固 放热 D. 凝固 吸热
3.镓是一种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常温下将一小块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珠。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4.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 )
A.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5.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6.下列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白雾”
B. 我国古代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C. 深秋早晨,香山的红叶上出现“霜”
D. 春天来临,密云水库的冰快速减少
7.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
A.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8.玻璃在200℃时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
A. 玻璃变大了 B. 玻璃是晶体 C. 玻璃是非晶体 D. 玻璃难熔化
9.如图所示,150℃的液态蜡凝固为30℃的固态蜡中间会凹陷下去,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态蜡分子的间距比液态蜡分子大 B. 凝固后蜡的密度变小
C. 蜡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 D. 30℃的固态蜡的热运动比150℃的液态蜡剧烈
10.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是( )
A. B. C. D.
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13.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两人烧杯中都装了200mL的水,小明加了1药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药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见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其凝固点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14.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了(填“高”或“低”)。
(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__。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3)如图丙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知道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由于不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具体过程,故不能确定该物质是晶体。
【解答】A、晶体和非晶体都能熔化和凝固,所以该微胶囊物质不一定是晶体,故A错误;
B、微胶囊物质的比热大时,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
C、气温升高,固态的微胶囊物质会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会从人体吸热;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会凝固,凝固时需要向人体放热。故C正确;
D、熔化和凝固时,构成微胶囊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冷却冻结”的过程是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故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液化是指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汽化是指物体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体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镓常温下是固态,放在手心,很快就成了一颗晶莹的液珠,变成了液态。题中镓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属熔化过程,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时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48℃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5.【答案】 A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本题的“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是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
故选:A.
6.【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是液态铜水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
C、香山的红叶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库中的冰减少,是因为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选A.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我们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了解来作答.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答】解: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吸热升温.玻璃在200℃时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玻璃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故玻璃是非晶体.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分析】(1)大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间距变小,体积变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密度变大;(2)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答】解:
AB、由题意可知,液态的蜡凝固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减小了,但质量m不变,由密度公式ρ= 可知密度将变大,即凝固后蜡的密度变大,故AB错误.
C、蜡是非晶体,蜡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故C正确;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30℃的固态蜡的热运动比150℃的液态蜡慢,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同时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B错误;
C、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C正确;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利于积雪消融
【解析】【分析】(1)盐水的凝固点肯定低于0℃,-2℃离0℃太近,有可能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它而测不出来;
(2)根据表格分析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3)盐水的凝固点更低,与室温的温差更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降温效果大于普通的冰;
(4)冰雪和盐组成的混合物的凝固点更低,当0℃时普通的水已经结成冰,但是盐水还处于液态,因此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加快除雪。
【解答】(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根据表格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起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我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利于积雪消融。
14.【答案】 (1)10
(2)不变
(3)-2;低
(4)减少盐水的质量
(5)变多
【解析】【分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确定凝固时间;
(2)根据图像确定晶体凝固时温度是否发生改变;
(3)从图像中找到不变的温度,就是盐水的凝固点。水的凝固点为0℃,与盐水的凝固点比较大小即可。
(4)盐水的质量越大,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越多,需要的凝固时间越长;
(5)当冰水混合物放热时,冰会增多;吸热时,水会增多。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盐水凝固的时间从10min到20min,用了:20min-10min=10min;
(2)根据图像可知,盐水凝固时温度保持-2℃不变,即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不变;
(3)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而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与水相比,凝固点低。
(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减少盐水的质量。
(5)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混合物的温度,所以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会向外放热,其中的水会凝固,导致冰的质量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从下至上
(2)-4
(3)A;4
(4)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解答;
(2)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数;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晶体熔化时,水平横线对应的时间就是熔化的时间。
(4)熔化的条件:①温度到达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首先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然后固定支撑烧杯的铁圈,再将烧杯放在铁圈上,用试管架固定两个试管的位置,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因此安装顺序为从下至上。
(2)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4℃。
(3)根据图丙可知,A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因此A是冰。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6min-2min=4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