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妈妈告诉小明: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开锅时要注意安全。小明很想知道为什么,你认为是(  )
A. 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B. 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 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D.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2.水的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晶体物质
3.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其原因是 ( )
A. 冰棒融化产生的小水滴 B. 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C. 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 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4.天气一暖和,同学们就喜欢吃雪糕。一天,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她又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 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 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6.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
A. 汽化放热 B. 汽化吸热 C. 凝固放热 D. 熔化吸热
7.北京时间2006年1月20日,新视野号探测器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近10年,超过50亿公里飞往冥王星的漫漫征程.2015年7月14 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新视野拍摄了最新的冥王星图象,这也是迄今清晰度最高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火箭的燃料是氢气,通常情况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氢气液化后使用
B. 火箭发射升空时其尾部的“白气”是雾状小水滴
C. 图象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面的
D. 以地球为参照物冥王星是运动的
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 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 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9.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液化 B. 先升华,后凝华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汽化,后液化
10.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雪 B. 露 C. 霜 D. 冰
1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露珠逐渐消失
C. 电熨斗冒出白雾 D. 树枝上形成“雾凇”
12.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液化
13. 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二、填空题
14.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内装有低沸点致冷剂氟利昂)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________。
(2)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________(填“室内”或“室外”)机。
15.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选填“空气”或“炖盅”)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在炖汤的过程中,能闻到汤的香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__(选填“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________(选填“图乙”或“图丙”)。
(4)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分析这种做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化过程放出大量的热量。
【解答】由于水蒸气遇冷先液化为水时要释放大量的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这是信息题,题干中已经给了充分的解题信息。
【解答】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缩小,题目中告诉我们玻璃态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根据质量不变可得体积也不变,A错误;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时体积膨胀,由A分析可知体积是不变的,B错误;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一般有三态,玻璃态是区别于气态、液态和固态的一种特殊状态,故C正确;
D.玻璃态水是晶体物质,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所以不是晶体,D错误。
故选C
3.【答案】 C
【解析】【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解答】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注意无论“冷气”和“热气”都是人眼看见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人眼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解答】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D
5.【答案】 A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电热液体蚊香器的原理,即通过加热蚊香液,使驱蚊液汽化,气态的驱蚊液到空气中遇冷液化;②蚊香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得到了内能;③房间里清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解答】A、B、“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故A正确,B错误;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房间里清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 B
【解析】【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解: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液态的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液态的氯乙烷汽化吸收热量后,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而暂时失去痛感.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A、使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C、新视野号探测器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保持联系,传输信息;
D、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火箭的燃料氢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的,液化后的好处是可以大大的减小体积,可以节省空间.故A正确;
B、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则水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B正确.
C、声波、超声波、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新视野号探测器是通过电磁波向地面传输信息的,故C错误.
D、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冥王星和地球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冥王星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C.
8.【答案】 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以及它们的成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解答】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故选D。
1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属于液化,故B正确;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根据液化的定义来一一判断.
1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逐渐消失,水珠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熨斗冒出白雾,是电熨斗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1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二、填空题
14.【答案】 (1)工作时利用致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
(2)室外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据此对冰箱内的制冷物质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液化的条件分析。
【解答】(1)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利用致冷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中液化放出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 ;
(2)空调机是将屋内的热量抽出来释放到外面,而只有液化才会放热,所以氟利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
15.【答案】 (1)炖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热运动)
(2)不会沸腾
(3)图丙
(4)不合理,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无论用大火或小火,煮熟汤料的时间相同,用大火反而更费燃料(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分析哪里的水蒸气温度高即可;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但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
(4)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加大火力,只会加快水分的蒸发,不会加快食物煮熟的速度。
【解答】(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炖盅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在炖汤的过程中,能闻到汤的香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不能从外面的水里面吸热,所以它不会沸腾;
(3)因为丙图中烧杯内有大量气泡,所以表示沸腾的是丙图;
(4) 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 这种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无论用大火或小火,煮熟汤料的时间相同,用大火反而更费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