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空气》练习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07: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的成分体积计算,大约为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鸡汤 D.蔗糖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
5.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7.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
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9.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10.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B.O2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N2可作为生成氮肥的原料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其中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2.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会附着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13.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   .
14.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①酥瓜子变软    。
②石灰水变浑浊    。
③大豆根瘤菌    。
④支持呼吸    。
15.   、   、   、   、   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   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把它们用作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   ,因此它们在   中有特殊的应用.
16.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    ,放出    ;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4)实验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    ;红磷    (填“过量”或“少量”);待    时打开弹簧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解答
【解答】解: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它气体和杂质。所以这1/5的有用空气是指氧气。
故选:B。
【点评】记住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的成分体积计算,大约为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按体积计算大约占空气成分21%的是氧气。
故选:B。
【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鸡汤 D.蔗糖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A、啤酒中含有乙醇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食醋中含有乙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鸡汤中含有蛋白质、油脂、水、无机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蔗糖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
【分析】A、空气的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因此属于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空气的污染;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错误,因为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超出了空气自身的净化能力,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一氧化碳有毒,必须减少排放;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分析】A、根据焚烧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分析,
B、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分析,
C、根据煤属于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D、根据使用石油会排放有害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烟尘等物质,故A正确,
B、绿化面积大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烟尘就多了,减少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故B错误,
C、减少使用煤作燃料,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故C错误,
D、改用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弄清一些可燃物燃烧或反应后的产物,然后根据这些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判断.
7.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
【分析】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根据上述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
①H2是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
②汽油蒸汽是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
③面粉粉尘是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
④棉尘是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
⑤天然气是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充分理解爆炸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现象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容积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量的红磷消耗完氧气后不再燃烧,说明瓶内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水进入集气瓶其容积的不再进入,说明剩余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用硫来代替,因为硫在空气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使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B.O2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N2可作为生成氮肥的原料
【分析】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
【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故选项错误;
B、O2能支持燃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氮气 和 氧气 组成的,其中 氧气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氮气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物质组成及其体积分数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空气中各物质组成及其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及杂质:0.03%,所以说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78%约等于80%,所以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氧气占21%约等于20%,所以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故答案为:氧气  氮气  氧气  氮气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12.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会附着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性质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1)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说明小白鼠能呼吸,氧气供给呼吸,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就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温度很低,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所以出现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答案为:
(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13.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 21% .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
故答案为:2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①酥瓜子变软  水蒸气 。
②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
③大豆根瘤菌  氮气 。
④支持呼吸  氧气 。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酥瓜子儿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大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因此用到空气中的氮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1)酥瓜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大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因此用到空气中的氮气;
(4)氧气能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1)水蒸气;(2)二氧化碳;(3)氮气;(4)氧气。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有关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 氦气 、 氖气 、 氩气 、 氪气 、 氙气 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 不与 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把它们用作 保护气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 不同颜色的光 ,因此它们在 电光源 中有特殊的应用.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组成、化学性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常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不同的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说稀有气体可以做多种电光源.
故答案为: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不与;保护气;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稀有气体有哪些,熟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掌握稀有气体的用途.
16.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A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 。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锥形瓶中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是温度否达到着火点;锥形瓶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在水下与氧气不接触,所以验证的条件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水的作用是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
故答案为:(1)白磷A燃烧,产生白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2)使白磷B隔绝氧气,使白磷A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  白烟 ,放出  热量 ;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五分之一 。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五分之一 。
(4)实验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  不漏气 ;红磷  过量 (填“过量”或“少量”);待  冷却至室温 时打开弹簧夹。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白烟;热量;五分之一。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五分之一。
(4)实验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要不漏气;红磷过量;待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
故填:不漏气;过量;冷却至室温。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