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07: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属于分式的是(  )
A. B. C.x+y D.
2.分式的值为0,则(  )
A.x=﹣1 B.x=1 C.x=±1 D.x=0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5cm,8cm B.8cm,8cm,18cm
C.10cm,10cm,10cm D.3cm,4cm,8cm
4.病理学家研究发现,甲型H7N9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15毫米,0.0001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5×10﹣4 B.1.5×10﹣5 C.0.15×10﹣3 D.1.5×10﹣3
5.分式方程的解为(  )
A.x=1 B.x=2 C.x=3 D.x=4
6.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一边长为7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1cm B.15cm C.18cm D.15cm或18cm
7.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8.如图,在△ABD和△ACD中,AB=AC,BD=CD,则△ABD≌△ACD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9.如图,DE是△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6,AC=8,则△BCE的周长为(  )
A.10 B.12 C.14 D.16
1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平分∠BAC;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DAC=S△ABD.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14﹣π)0=   .
12.在△ABC中,∠A=60°,∠B=∠C,则∠B=   .
13.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    (填“真命题”或“假命题”).
14.定义运算“*”为:a*b=.若3*m=,则m的值是   .
15.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为300m的污水排放管道.铺设120m后,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后来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0%,结果共用30天完成这一任务、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如果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m管道,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16.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S△ABC=36,则△ABE的面积是   .
17.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40cm,24cm,则AB=   cm.
18.如图,△ABC的角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A=40°,则∠BOC=   .
三、解答题(共46分)
19.(1)计算:(﹣1)2020+|﹣2|﹣(﹣)﹣2+(﹣3)0;
(2)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2.
20.解分式方程:
(1)﹣=0;
(2)=.
21.如图,已知DF⊥AB于点F,且∠A=45°,∠D=30°,求∠ACB的度数.
22.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ABC≌△DEF.
23.小亮和小青从同一地点出发跑800m,小亮的速度是小青的1.25倍,小亮比小青提前40s到达终点.试问:小亮和小青的速度各是多少?
24.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属于分式的是(  )
A. B. C.x+y D.
【分析】根据形如(B≠0)的式子,其中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进行判断即可.
解:A.是分式,符合题意;
B.是分数,不符合题意;
C.x+y是代数式,不符合题意;
D.是整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分式的值为0,则(  )
A.x=﹣1 B.x=1 C.x=±1 D.x=0
【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由题意可得x2﹣1=0且x+1≠0,
解得x=1.
故选:B.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5cm,8cm B.8cm,8cm,18cm
C.10cm,10cm,10cm D.3cm,4cm,8cm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解:A.3+5=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B.8+8=16<1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C.10+10=20>10,能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D.3+4=7<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病理学家研究发现,甲型H7N9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15毫米,0.0001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5×10﹣4 B.1.5×10﹣5 C.0.15×10﹣3 D.1.5×10﹣3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0.00015=1.5×10﹣4;
故选:A.
5.分式方程的解为(  )
A.x=1 B.x=2 C.x=3 D.x=4
【分析】先去分母,再求解方程,最后对根进行检验即可.
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x(x+2),
得5x=3x+6,
解得x=3,
经检验,x=3是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解为x=3,
故选:C.
6.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一边长为7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1cm B.15cm C.18cm D.15cm或18cm
【分析】分4cm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若4cm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4cm、7cm,
能够组成三角形,
周长=4+4+7=15cm;
若4cm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7cm、7cm,
能够组成三角形,
周长=4+7+7=18cm,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或18cm.
故选:D.
7.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分析】此题可以采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解:A、带①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
B、带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也是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
C、带③去,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条边,符合ASA判定,故C选项正确;
D、带①和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同样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8.如图,在△ABD和△ACD中,AB=AC,BD=CD,则△ABD≌△ACD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解: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故选:D.
9.如图,DE是△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6,AC=8,则△BCE的周长为(  )
A.10 B.12 C.14 D.16
【分析】依据DE是△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AE=BE,再根据BC=6,AC=8,即可得到△BCE的周长.
解:∵DE是△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
∴AE=BE,
又∵BC=6,AC=8,
∴△BCE的周长=BC+CE+BE
=BC+CE+AE
=BC+AC
=14,
故选:C.
1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平分∠BAC;②∠ADC=60°;③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DAC=S△ABD.
A.1 B.2 C.3 D.4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BAC=60°,再利用基本作图对①进行判断;利用∠BAD=∠CAD=30°得到∠ADC=60°,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B=∠BAD得到DA=D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对③进行判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解:由作法得,AD平分∠BAC,所以①正确;
∵∠C=90°,∠B=30°,
∴∠BAC=60°,
∴∠BAD=∠CAD=60°=30°,
∴∠ADC=90°﹣∠CAD=60°,所以②正确;
∵∠B=∠BAD,
∴DA=DB,
∴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③正确;
∵如图,在直角△ACD中,∠CAD=30°,
∴CD=AD,
∴BC=CD+BD=AD+AD=AD,S△DAC=AC CD=AC AD.
∴S△ABC=AC BC=AC AD=AC AD,
∴S△DAC:S△ABC=AC AD:AC AD=1:3,
∴S△DAC:S△ABD=1:2.故④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14﹣π)0= 1 .
【分析】根据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解答.
解:(3.14﹣π)0=1.
故答案为:1.
12.在△ABC中,∠A=60°,∠B=∠C,则∠B= 30° .
【分析】先用∠B表示出∠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关于∠B的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解:∵∠B=∠C,
∴∠C=3∠B.
∵∠A+∠B+∠C=180°,
∴60°+∠B+3∠B=180°.
解得,∠B=30°.
故答案为:30°.
13.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  假命题 (填“真命题”或“假命题”).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概念、等角的概念判断即可.
解:∵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假命题.
14.定义运算“*”为:a*b=.若3*m=,则m的值是 ﹣2 .
【分析】根据题意得=,解分式方程即可得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
整理得5m+15=3﹣m,
解得m=﹣2.
故答案为﹣2.
15.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为300m的污水排放管道.铺设120m后,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后来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0%,结果共用30天完成这一任务、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如果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m管道,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或 .
【分析】所求的是原计划的工效,工作总量是300,一定是根据工作时间来列的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描述语是:“后来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0%”;等量关系为:结果共用30天完成这一任务.
解:因为原计划每天铺设x(m)管道,所以后来的工作效率为(1+20%)x(m),
根据题意,得
=30.

故答案为:或.
16.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S△ABC=36,则△ABE的面积是 9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出面积比,即可解答.
解:∵AD是BC上的中线,
∴S△ABD=S△ACD=S△ABC,
∵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
∴S△ABE=S△BED=S△ABD,
∴S△ABE=S△ABC,
∵△ABC的面积是36,
∴S△ABE=×36=9.
故答案为:9.
17.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40cm,24cm,则AB= 16 cm.
【分析】首先根据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然后根据△ABC的周长=AB+AC+BC,△EB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可得△ABC的周长﹣△EBC的周长=AB,据此求出AB的长度是多少即可.
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ABC的周长=AB+AC+BC,△EB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
∴△ABC的周长﹣△EBC的周长=AB,
∴AB=40﹣24=16(cm).
故答案为:16.
18.如图,△ABC的角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A=40°,则∠BOC= 110°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OBC+∠O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
解:∵OB、OC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
∴∠OBC+∠OCB=∠ABC∠ACB=(∠ABC+∠ACB),
∵∠A=40°,
∴∠OBC+∠OCB(180°﹣40°)=70°,
∴∠BOC=180°﹣(∠OBC+∠OCB)
=180°﹣70°
=110°.
故答案为110°.
三、解答题(共46分)
19.(1)计算:(﹣1)2020+|﹣2|﹣(﹣)﹣2+(﹣3)0;
(2)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2.
【分析】(1)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进行计算,再算加减即可;
(2)先算括号内的减法,把除法变成乘法,算乘法,最后代入求出答案即可.
解:(1)原式=1+2﹣4+1
=0;
(2)原式=

=,
当x=2时,原式=.
20.解分式方程:
(1)﹣=0;
(2)=.
【分析】(1)先去分母,再求解,最后对根进行检验即可;
(2)先去分母,再求解,最后对根进行检验即可.
解:(1)﹣=0,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2),得5x﹣3(x﹣2)=0,
解得:x=﹣3,
经检验:x=﹣3是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解是x=﹣3;
(2)=,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3)(2x﹣1),得2(2x﹣1)=3(x﹣3),
解得:x=﹣7,
经检验:x=﹣7是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解是x=﹣7.
21.如图,已知DF⊥AB于点F,且∠A=45°,∠D=30°,求∠ACB的度数.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EF=45°,再由对顶角相等得出∠CED=∠AEF=45°,由外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CB的度数.
解:∵DF⊥AB于点F,
∴∠EFA=90°,
∵∠A=45°,
∴∠AEF=45°,
∴∠CED=∠AEF=45°,
又∵∠D=30°,
∴∠ACB=∠CED+∠D=45°+30°=75°.
22.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ABC≌△DEF.
【分析】由AF=DC可得出AC=DF,结合AB=DE、∠A=∠D即可证出△ABC≌△DEF(SAS).
【解答】证明:∵AF=DC,
∴AF+FC=DC+CF,即AC=D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23.小亮和小青从同一地点出发跑800m,小亮的速度是小青的1.25倍,小亮比小青提前40s到达终点.试问:小亮和小青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首先设小青的速度为xm/s,则小亮的速度1.25xm/s,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小亮跑800米所用时间=小青跑800米所用时间﹣40s,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即可.
解:设小青的速度为xm/s,则小亮的速度1.25xm/s,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得:x=4,
经检验:x=4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且满足题意,
则1.25x=5,
答:小亮和小青的速度分别是5m/s,4m/s.
24.你一定玩过跷跷板吧!如图是小明和小刚玩跷跷板的示意图,横板绕它的中点O上下转动,立柱OC与地面垂直.当一方着地时,另一方上升到最高点.问:在上下转动横板的过程中,两人上升的最大高度AA′、BB′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分析】O是AB、A′B′的中点,得出两组对边相等,又因为对顶角相等,通过SAS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得出AA′、BB′的关系.
解:数量关系:AA′=BB′;
理由如下:
∵O是AB′、A′B的中点,
∴OA=OB′,OA′=OB,
在△A′OA与△BOB′中,

∴△A′OA≌△BOB′(SAS),
∴AA′=B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