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4世界的聚落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3 09: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世界的聚落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主讲人  
课程标准: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形态的差别;2.通过实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情景导入]世界各地的居民,除了种族、语言、宗教信仰不同,他们的居住地也不同。[调查]同学们分别来自乡村、城市或城镇?[展示]上海市、香港、北京、一些乡村、城镇景观图片。[讲述]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类的居住地,就是聚落,他同时也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板书:世界的聚落)【多媒体展示】 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形态的差别;2.通过实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情感,引出课题。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承转】从图片中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居住地有什么不同的形态?【安排小组活动】好,为了充分发挥各位同学的聪明才智,比比看看哪些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强,现在按照学习小组(各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汇总),依据导学单上提出的几个学程问题,先自学后互学,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最好。最后我们分学程小组展示。 二次备课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一 聚落的形式、差别及演变(板书)主问题1: 世界上的聚落分为哪几种形式?有哪些差异?读课本62页图描述聚落的景观和空间的演变过程。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1)读课本和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查找标注,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简画的长江干流图组内展示,并说出概况。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小结归纳: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是谷地,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水、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聚落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分布。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补充:聚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举例: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河网密集地区的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板书)主问题2. 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如果任意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首先考虑什么条件?聚落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互学。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小结归纳: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二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板书)主问题3.出示图片:列举更多的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九寨沟、张家界、西双版纳、雅典卫城、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罗马大斗兽场、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复活节岛的石像、比萨斜塔等。 思考: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互学。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广西特色的骑楼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小结归纳: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聚落变成城市,这就使得人类的建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些传统的民居也在不断消失。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这些能代表当时历史的文明发展,又是我们后世无法取代的这些建筑物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古建筑、古民居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千年,他们历经了风雨,经受了岁月的洗礼,他们向我们展示当时人类的文明智慧。但是不幸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许多存在了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天灾?人祸?以及当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建设相冲突时,我们的这些做法到底是进步还是破坏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次备课
(二)达标检测部分第四学程:学习任务四 检测练习,当堂达标 【精选典型例题】1、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A、屋顶的陡缓B、房屋的大小C、门窗的大小D、房屋的朝向2、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3、从下图民居中你能看出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A、终年寒冷B、干燥少雨C、气候湿润 D、什么也看不出4、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A、湿热的环境B、干燥的环境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5、下列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达标(学法指导设计)(1)读清题意,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将自己学习成果组内展示。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流(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联系典型题型,突出考察重点难点和解题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