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4:15:02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单选题
1.(2021·抚顺)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2.(2021·扬州)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3.(2021·西城模拟)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2不能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4.(2021·门头沟模拟)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氮
5.(2020·赤峰)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二、实验探究题
6.(2021·盐城)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   ,②为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选填“a”“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2021·包头)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从图1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简述操作步骤   。
(2)某同学将图2中G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H中,若试剂X是新制澄清石灰水,H中一直未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若Ⅰ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标号)。
a.浓硫酸b.饱和NaHCO3溶液c.CaCl2溶液d.NaOH浓溶液
8.(2021·贵港)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C,装置C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9.(2021·北京)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10.(2021·河北模拟)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   (填字母)。
A.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三、综合题
11.(2021·湘西)中国已向世界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排放与消耗相互抵消。请回答:
(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
(2)要使空气中的CO2被消耗而降低主要靠   。
12.(2021·泸州)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此事(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的   。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酒红的业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涂经具在合活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相对值 0.6 60 60 121.8 5.5 92 90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
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
2.【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形成酸雨,故A不符合题意。
B、无机物和有机物可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故C符合题意。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循环过程图,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由如图实验所示可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目中实验无法验证二氧化碳、水的存在。
4.【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清洁剂中含有盐酸,不慎洒到地面上,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发出嘶嘶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气体的干燥,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验满,取带火星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B、气体的干燥,检验气体,气体应长进短出。
C、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气体验满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6.【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2H2O2 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BC或BD
(3)催化
(4)浓硫酸;a;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①为酒精灯,②为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室制取H2可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用装置BC或BD,故填:2H2O2 2H2O+O2↑;BC或BD。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试纸不变红,b处紫色石蕊试液刚开始不变红,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变红,a处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浓硫酸;a;Ca(OH)2+CO2=CaCO3↓+H2O。
【分析】(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室制取H2可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实验室MnO2是KClO3固体制取O2的催化剂。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
7.【答案】(1)B;;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m端管口通入
(2)浓盐酸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而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a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则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发生装置选择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F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m端管口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氯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中的水分,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正确;
b、饱和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湿润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正确;
c、氯化钙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也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不反应,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不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制气体时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析;
(2)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8.【答案】(1)分液漏斗;水槽
(2)BF
(3);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①仪器的下方导管部位有阀门,属于分液漏斗;②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用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排水法装置F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F,故填:B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使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制备了足够的二氧化碳之后 关闭出气管的开关,制取容器内继续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而把底部的盐酸沿长颈漏斗压出,使盐酸液面降到隔板以下石灰石与盐酸隔离,从而使反应停止,而尽管装置A可以控制盐酸的滴加,但有一定的延时性,所以装置C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比重大于空气,所以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及收集纯净气体选择排水法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9.【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结论,进行分析。
10.【答案】(1)长颈漏斗
(2)BE; (合理给分)
(3);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E;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A。
【分析】(1)、没活塞的为长颈漏斗,有活塞的为分液漏斗;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 ,应先 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倒吸。
11.【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故填: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和人、动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分析。
12.【答案】(1)氧气
(2)1:1
(3)大于
(4)不可
(5)2CO2+6H2C2H4+4H2O
(6)2.3;C;是,人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 途径①为动植物呼吸,需要消耗空气的氧气。
(2) 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方程式为(C6H10O5)n+6nO2=6nCO2+5nH2O,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大于夜晚。
(4)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
(5)根据原子个数和种类守恒推测另一种物质为水,配平方程式得2CO2+6H2C2H4+4H2O
(6)大气中碳量增加了:0.6+60+60+5.5+90-121.8-92=2.3;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符合现实条件;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途径分析,结合光合作用的条件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 / 1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单选题
1.(2021·抚顺)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气能供给呼吸。
2.(2021·扬州)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形成酸雨,故A不符合题意。
B、无机物和有机物可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故C符合题意。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循环过程图,进行分析。
3.(2021·西城模拟)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2不能燃烧 B.CO2不支持燃烧
C.CO2密度比空气大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答案】D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由如图实验所示可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目中实验无法验证二氧化碳、水的存在。
4.(2021·门头沟模拟)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氮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清洁剂中含有盐酸,不慎洒到地面上,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发出嘶嘶声,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
【分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答案。
5.(2020·赤峰)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故A不符合题意。
B. 气体的干燥,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验满,取带火星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B、气体的干燥,检验气体,气体应长进短出。
C、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气体验满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
二、实验探究题
6.(2021·盐城)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   ,②为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选填“a”“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2H2O2 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BC或BD
(3)催化
(4)浓硫酸;a;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①为酒精灯,②为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室制取H2可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用装置BC或BD,故填:2H2O2 2H2O+O2↑;BC或BD。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试纸不变红,b处紫色石蕊试液刚开始不变红,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变红,a处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浓硫酸;a;Ca(OH)2+CO2=CaCO3↓+H2O。
【分析】(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室制取H2可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实验室MnO2是KClO3固体制取O2的催化剂。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
7.(2021·包头)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从图1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简述操作步骤   。
(2)某同学将图2中G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H中,若试剂X是新制澄清石灰水,H中一直未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若Ⅰ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标号)。
a.浓硫酸b.饱和NaHCO3溶液c.CaCl2溶液d.NaOH浓溶液
【答案】(1)B;;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m端管口通入
(2)浓盐酸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而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a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则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发生装置选择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F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m端管口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氯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中的水分,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色,正确;
b、饱和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湿润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正确;
c、氯化钙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也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不反应,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不正确;
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制气体时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析;
(2)根据盐酸的挥发性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8.(2021·贵港)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C,装置C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分液漏斗;水槽
(2)BF
(3);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①仪器的下方导管部位有阀门,属于分液漏斗;②是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应该用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排水法装置F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F,故填:B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使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钙、水和气体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制备了足够的二氧化碳之后 关闭出气管的开关,制取容器内继续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而把底部的盐酸沿长颈漏斗压出,使盐酸液面降到隔板以下石灰石与盐酸隔离,从而使反应停止,而尽管装置A可以控制盐酸的滴加,但有一定的延时性,所以装置C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比重大于空气,所以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及收集纯净气体选择排水法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9.(2021·北京)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短蜡烛先熄灭,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纸花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导致的,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比试验。
【分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结论,进行分析。
10.(2021·河北模拟)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   (填字母)。
A.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1)长颈漏斗
(2)BE; (合理给分)
(3);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E;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A。
【分析】(1)、没活塞的为长颈漏斗,有活塞的为分液漏斗;
(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 ,应先 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倒吸。
三、综合题
11.(2021·湘西)中国已向世界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排放与消耗相互抵消。请回答:
(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
(2)要使空气中的CO2被消耗而降低主要靠   。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故填: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和人、动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分析。
12.(2021·泸州)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下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此事(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的   。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酒红的业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涂经具在合活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相对值 0.6 60 60 121.8 5.5 92 90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
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氧气
(2)1:1
(3)大于
(4)不可
(5)2CO2+6H2C2H4+4H2O
(6)2.3;C;是,人口增多需要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 途径①为动植物呼吸,需要消耗空气的氧气。
(2) 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方程式为(C6H10O5)n+6nO2=6nCO2+5nH2O,消耗O2与产生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大于夜晚。
(4)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
(5)根据原子个数和种类守恒推测另一种物质为水,配平方程式得2CO2+6H2C2H4+4H2O
(6)大气中碳量增加了:0.6+60+60+5.5+90-121.8-92=2.3;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不符合现实条件;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与消耗途径分析,结合光合作用的条件及方程式书写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