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诗,融入了天地万物的灵性,构建了人类的精神家园,传承了人类的文明,记载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本单元里,我们在浓浓的叙事中感受到弃妇的怨愤,在细腻的心理描写中体验了士兵的思乡之情,在真挚的抒情中聆听屈原的爱国诉说,在曲折的故事中仰望刘兰芝凄美的爱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过时间的隧道,徜徉于诗歌的王国,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
情境导入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号为靖节先生。一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 、散文4篇 ,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一首。
羁鸟
荫后檐
暧暧
墟
jī
fèi
fán
diān
吠
桑颠
樊笼
xū
ài
yìn
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课文朗读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诗歌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归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具体鉴赏诗歌
官场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1.从何归来
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从何归来
“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哪一字最能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1.从何归来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①怎样理解“适俗韵”?
明确:“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
②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思考:这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拟人和对偶。
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
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诗句中的“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这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
思考:诗人为何要说“守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思考: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田园景色的?(描写角度)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或尝试将田园风光图改写成一段散文。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③角度——远近、俯仰、上下、高低
④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⑥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⑦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等
⑧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⑨全景与特写景——点面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景物特点(意境)术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见
听
静
动
衬
白描
手法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思考: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田园景色的?(描写角度)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或尝试将田园风光图改写成一段散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
——《归园田居其二》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生活:
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无论世界有多么喧嚣,多么物欲横流,我们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放置一切欲望;也应该有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在疲惫与悲伤中,推开后门,去看清风明月,行云流水。这园子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遥桥……
哪怕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请别让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
γνωθι σεαυτ ν
Know yourself
人啊,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庙箴言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德)
学会欣赏平凡之美
偶尔给心灵放个小假
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运用拓展——白描】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田家》
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赏析:颔联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又叫细描,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 细致、纤毫毕露。借用到写作中,细描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
工 笔
补充: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一段对兰芝外貌的铺陈描写,着力表现兰芝的美丽无双,更进一步展现兰芝秀外慧中的美好,同时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作业: 默写《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