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峡(复习课)》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文字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峡(复习课)》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文字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10 14:24: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言文复习课系列之——写景抒情类
《三峡》复习课教案
杨淑雅
1、 直接导入——复习《三峡》(写景抒情类的文言文)
2、 明确复习目标
1、梳理课文字词、翻译、内容及写作特色。
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难点)
3、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
三、 展示课堂流程
1、作家作品回顾
2、背诵课文
3、梳理课文(重点)
字词 ——翻译——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4、巩固练习
四、作家作品回顾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五、背诵课文
六、梳理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段重点字词:略无、阙、自、亭午、曦
第一段重点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二段重点字词:襄、沿溯、或、朝、暮、虽、奔、疾
第二段重点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三段重点字词: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良
第三段重点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四段重点字词:属、引、绝、故
第四段重点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词语解释由学生快速口头回答,重点句子翻译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梳理字词
1、梳理字词——一词多义:自、绝、属
2、梳理字词——古今异义:自、或、虽、奔、疾
3、梳理字词——词类词类活用:奔、霜
八、梳理课文内容
分析思路:写了什么景——景的特点——写景的方法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空)
牵引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写了什么景——景的特点——写景的方法
九、梳理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章布局独具匠心。
2、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
十、总结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
字词——翻译 ——文章内容——文章特色——巩固练习
十一、练习
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链接
(题目见试卷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文言文复习课系列之——写景抒情类
《三峡》
郦道元
三峡之首——瞿塘峡
幽深秀丽的——巫峡
滩多水急的——西陵峡
复习目标:
1、梳理课文字词、翻译、内容及写作特色。
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难点)
3、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
课堂流程:
1、作家作品回顾
2、背诵课文
3、梳理课文(重点)
字词 翻译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4、巩固练习
作家作品回顾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郦道元(466?-527)
背课文:
自三峡……,……,……。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至于……,……。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虽 ……,……。
春冬之时,则……,……,绝……,悬泉瀑布,……,……, ……。
每至……,……,常有高猿长啸,……,……,……。故渔者歌 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通“缺”
毫无
假如
正午
梳理字词
翻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阳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漫上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有时
早晨
傍晚
即使
飞奔的马

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梳理字词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实在
翻译: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梳理字词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延长
连接
消失
所以
翻译: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梳理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在)
(假如、如果)


绝巘多生怪白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极、极高的)
(隔断)
(消失)
(连接)
(类)
梳理字词——一词多义
自非亭午夜分
(假如、如果)
(自从)
(有时)
(或者)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疾病)
(飞快地跑)
(快)
(飞奔的马)
(虽然)
(即使)
梳理字词——古今异义
1、虽乘奔御风
( )词用作( )词,解释( )
梳理字词——词类词类活用


飞奔的马
2、晴初霜旦
( )词用作( )词,解释( )


下霜
写了什么景 景的特点 怎样写的(方法)
《三峡》



春冬

连绵不断、高峻
凶险、迅疾
清澈
明朗
凄凉,萧瑟
两岸的连山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夏水
对比
春冬之水
林木
抓色彩(视觉)
俯视——仰视
动静结合
林、涧、猿猴的叫声、渔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抓声音(听觉)
梳理
课文内容
写了什么景 景的特点 怎样写的
(方法)
庭下月景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宜人
清澈透明
比喻
1、文章布局独具匠心。
2、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


长、多、高、陡
江面窄
春冬


(盛 枯)
梳理写作特色


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
字词 翻译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巩固练习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分)
2010年广东中考
9.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住了。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10.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11.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
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文言文复习课系列之——写景抒情类
《三峡》复习课课堂实录
杨淑雅
直接导入
师:从图片可以看出我们这节课将复习哪篇课文?
生:《三峡》。
师:同学们还记得三峡包括哪三段峡谷吗?
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明确复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读复习目标。
生:1、梳理课文字词、翻译、内容及写作特色。2、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难点)3、通过练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重点)
三、 展示课堂流程
师:我们这节课的课堂流程是:1、作家作品回顾2、背诵课文3、梳理课文(重点)字词 ——翻译——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4、巩固练习
四、作家作品回顾
师:请同学们齐读作家作品的介绍。
生: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五、背诵课文
师:请同学们按提示背诵课文。
生:自三峡……,……,……。重岩叠嶂,……,……,不见曦月。至于……,……。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虽 ……,……。春冬之时,则……,……,绝……,悬泉瀑布,……,……,……。每至……,……,常有高猿长啸,……,……,……。故渔者歌 曰:“……,……!”
师:同学们背的不错,比初学时有进步。
六、梳理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解释重点的字词。
师:略无?
生:毫无。
师:阙?
生:通“缺”。
师:那么在翻译时可以翻译成什么呢?
生:空缺,缺口。
师:自?
生:假如。
师:亭午?
生:正午。
师:曦?
生:太阳。
师:请同学们重点翻译这两个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生: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师:请一个同学单独翻译。
生: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师:很好。请坐。
师:第二段词语。
师:襄?
生:漫上。
师:沿?
生:顺流而下。
师:溯?
生:逆流而上。
师:或?
生:有时。
师:朝?
生:早晨。
师:暮?
生:傍晚。
师:虽?
生:即使。
师:奔?
生:飞奔的马。
师:疾?
生:快。
师:翻译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师:第三段重点词:绝巘?
生:极高的山峰。
师:清荣峻茂?
生: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师:良?
生:的确。实在。
师:翻译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生: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师:第四段词语解释:属?
生:链接。
师:引?
生:延长。
师:绝?
生:消失。
师:故?
生:所以。
师:翻译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生:每逢到了放晴或将霜的早晨,树林山涧一片清冷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七、梳理字词
师: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一词多义的词语。
师: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
生:在。
师:自非亭午夜分的“自”?
生:假如,如果。
师:绝巘多生怪白的“绝”?
生:极高的。
师:沿溯阻绝的“绝”?
生:隔断。
师:哀转久绝的“绝”?
生:消失。
师:属引凄异的“属”?
生:连接。
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
生:类。
师:古今异义的词语:自非亭午夜分的“自”?
生:古义:假如、如果。今义:自从。
师:或王命急宣的“或”、
生: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虽”“奔”“疾”?
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飞快地跑。疾古义:快。今义:疾病。
师:梳理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
生:奔,动词作名词,解释:飞奔的马。
师:晴初霜旦?
生:霜,名词作动词,解释:将霜。
八、梳理课文内容
师:梳理课文内容,既然课文写的三峡,那么我们先回忆,什么叫“峡”?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
师:那么要写峡,就必须写到什么?
生:山和水。
师:根据表格梳理内容。文章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写作的方法有哪些?
生:写了两岸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生:写了夏水,凶险,迅疾的特点,用了对比的方法。
生:写了春冬的水和山林树木,清澈明朗的特点,抓住色彩,动静结合的方法。
生:写了秋天的树林山涧,猿猴的叫声和渔歌,突出凄凉萧瑟的特点,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文章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写作的方法有哪些?
生:写了庭下月景,月色宜人,清澈透明,用了比喻手法。
九、梳理本文的写作特色
师:梳理课文的写作特色。首先文章布局独具匠心。作者先从山写起,正因为三峡的山江面狭窄,才会有这样迅疾的水流,那么作者在写水,为什么没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写呢?
生:因为是按水流量由盛而衰的特点写的。
师:第二:抓住景物特色,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描写景物。
师:既然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那么作者通过写三峡的景最终想抒发一种怎么的情感呢?
生:热爱祖国山河,同情渔民。
十、总结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写景抒情类的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师:在熟读背诵原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字词——翻译——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巩固练习
十一、练习: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链接
1、评讲课前完成的基础题练习
2、当堂完成提高题。
3、中考链接(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分)
十二、总结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