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是我国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图。“他”在生活中可能食用的食物包括( )
①水稻 ②白菜、芥菜等蔬菜 ③鱼 ④猪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还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D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那里的人种植水稻,以米饭为主食,①错误,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2.制作了人面鱼纹彩陶(下图)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项。
3.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答案】C
【解析】根据彩陶盆、地穴式房屋可知是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故C正确;A项位于云南,排除A项;B项位于北京,排除B项;D项位于浙江,排除D项。故选C项。
4.某同学绘制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图,下列内容与此图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会烧制彩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懂得饲养猪狗等家畜。已懂得种植农作物,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居民使用彩陶,①④符合题意。种植水稻和住干栏式房子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排除②③。C项①④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观察下图“小口尖底瓶”,它的用途最有可能是( )
A.贮水 B.汲水 C.食物容器 D.洗涮用具
【答案】B
【解析】题干图片为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器,多为泥质陶制,汲水时瓶耳系绳,空瓶入水时重心变化,瓶口自然地倒向一侧,水流入瓶中达到一定水量,它就自动立起。取水者放松绳索,尖底瓶没于水中,提出后可得一满瓶水,尖底瓶综合利用重力与重心,体现了平衡原理,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
6.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叫耒耜。如下图所示,它的主要用途是( )
A.打猎 B.耕地 C.捕鱼 D.采集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耒耜图。耒耜是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农具,用来耕种土地,故选B项;ACD项错误。故选B项。
7.如下图是一位同学在浙江余姚参观一处原始人类遗址时,用手机拍下的一幅复原图。如果他要为此图配文字说明,应该是( )
A.河姆渡人正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B.河姆渡人正在建造干栏式房屋
C.半坡人正在建造干栏式房屋 D.半坡人正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B
【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房屋高出地面,具有通风和防潮功能,因此房屋的名称是干栏式房屋,依据所学,会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居民是河姆渡人。B项正确,排除D项;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排除AC项。故选B项。
8.如下图所示:《半坡遗址》图,下列关于该遗址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该遗址座落在今陕西西安 B.该遗址有利于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C.该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唯一代表 D.该遗址居民以农作物为主食
【答案】C
【解析】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如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等,C项符合题意;据题干图片《半坡遗址》可知,这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关。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排除ABD项。故选C项。
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填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综上,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是原始农业的代表,②④正确,C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原始农业尚未产生,故排除①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种植稻谷,①错误;人面鱼纹彩陶盆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②正确;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末、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③正确;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④错误;故排除①④的选项,②③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
1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B.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自然条件的差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原始农耕时代,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南北方农耕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D项正确;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对生活习惯也产生影响,排除A;北方有地区生产水稻,排除B;生活喜好不是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
12.据下图提示可知,描述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人 D.禹部落居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7000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房屋,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正确;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前,排除A;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排除C;禹部落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排除D。故选B。
13.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场所 B.丝织业水平发达
C.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 D.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分析可知:“贵族宫殿”“平民居住区”说明了该时期贫富悬殊、阶级分化比较明显。故选项D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中有手工业区,但不能反映当时丝织业水平发达,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4.下列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一项是(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D.打制石器的出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因此ABC排除;打制石器的出现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最早培育种植粟的是半坡人,故选C;北京人还没有发展出原始农业,排除A;黄帝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不是最早种植粟的人,排除B;河姆渡的原始居民最早培育种植的是水稻,排除D。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图中是“半坡遗址男子颅骨像还原图”,这是由沈阳市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成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据悉,此次复原成果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
(1)据材料一回答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3)请你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文字介绍,主要介绍一下他的生产、生活状况。)
(4)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农耕遗址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些地区的原始农耕生活?
【答案】(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原始农业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水稻。
(3)内容可包括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生产工具: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鱼叉、鱼钩、石网坠捕鱼;有时也要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4)材料二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材料三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
【解析】(1)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的意思是到了神农时期,百姓太多,禽兽不够吃,于是神农根据天时的变化,地物的利弊,制作耒耜,教百姓劳作。由此可知,材料一是神农氏教人耕作的原因是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原始农业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生活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因此材料二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介绍“半坡男人”的文字内容可包括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生产工具: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鱼叉、鱼钩、石网坠捕鱼;有时也要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4)根据材料二、三及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二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材料三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图中的原始居民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它们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4)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黄河流域:半坡居民。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
(2)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气候差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不同)。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种地,种植水稻。
(2)根据所学知识,图1是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3)根据所学知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的意义,从为以后农业发展奠基的角度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是我国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图。“他”在生活中可能食用的食物包括( )
①水稻 ②白菜、芥菜等蔬菜 ③鱼 ④猪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制作了人面鱼纹彩陶(下图)的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边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4.某同学绘制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图,下列内容与此图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会烧制彩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5.观察下图“小口尖底瓶”,它的用途最有可能是( )
A.贮水 B.汲水 C.食物容器 D.洗涮用具
6.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叫耒耜。如下图所示,它的主要用途是( )
A.打猎 B.耕地 C.捕鱼 D.采集
7.如下图是一位同学在浙江余姚参观一处原始人类遗址时,用手机拍下的一幅复原图。如果他要为此图配文字说明,应该是( )
A.河姆渡人正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B.河姆渡人正在建造干栏式房屋
C.半坡人正在建造干栏式房屋 D.半坡人正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8.如下图所示:《半坡遗址》图,下列关于该遗址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该遗址座落在今陕西西安 B.该遗址有利于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C.该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唯一代表 D.该遗址居民以农作物为主食
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填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B.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自然条件的差异
12.据下图提示可知,描述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人 D.禹部落居民
13.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场所 B.丝织业水平发达
C.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 D.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14.下列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一项是(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D.打制石器的出现
15.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图中是“半坡遗址男子颅骨像还原图”,这是由沈阳市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成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据悉,此次复原成果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
(1)据材料一回答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3)请你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文字介绍,主要介绍一下他的生产、生活状况。)
(4)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农耕遗址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些地区的原始农耕生活?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图中的原始居民住房分别是什么样式的?它们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4)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