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诗三首 出塞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22: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出 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
新课导入
sài

qín

jiàng

zhēng

我会认
我会写



sài
qín
zhēnɡ

(还书)
例:下课后我还( )要去图书馆还( )书。
hái
(还要)
huán
多音字
hái
huán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作者介绍
朗读指导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出塞
题解: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妙解课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能不能理解为秦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时候的边关?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里是互文的写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文大意: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大意: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是写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这是一首慨叹边塞战争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作者感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层次梳理
出塞
心系祖国
情系人民
戍边辛苦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企盼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对国家安宁的企盼
图解课文
主旨归纳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歌先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景,并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边关久戍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的强烈企盼。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结合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