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项羽和刘邦 D.秦二世和陈胜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秦末和春秋末 B.春秋和战国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朝
6.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7.下列关于下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8.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公元前207年,项羽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打败秦军。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10.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这场战争史称为( )
A.涿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12.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13.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14.古人的诗词歌赋往往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史料,能从中窥见历史中的点点痕迹。“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反映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北魏孝文帝迁都 ④焚书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二、非选择题
1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1)(史料结合)
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2)(画图学史)
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①
②
(3)(角色扮演)小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诏令的官员:
“统一度量衡;今后凡买卖交易统一使用 (货币)。废除原六国的文字,以 为全国规范文字。”
(4)(历史感悟)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材料二: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出在秦朝末年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名称
(3)强大的秦朝仅存15年就灭亡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题干材料表明行盗者受到的惩罚很重,体现出秦朝的刑罚很残酷。B项正确;秦朝的赋税很沉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秦朝的偷盗很猖獗不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排除C项;秦朝的徭役很繁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繁重的徭役 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而从修建骊山陵、阿房宫可以看出,秦朝的暴政突出表现是繁重的徭役,故A项符合题意;很重的赋税,在题干中未涉及,故B错误;残酷的刑法,在题干中未涉及,故C错误;可怕的殉葬,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A。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B项正确;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排除A项;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排除C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魏在马陵进行的一场战役。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项羽和刘邦 D.秦二世和陈胜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C正确;周武王通过牧野决战打败商纣王,建立西周,A排除;公元前1600年,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B排除;秦二世时的暴政统治,导致陈胜、吴广起义,D排除;故选C。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秦末和春秋末 B.春秋和战国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指秦末农民起义时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指春秋末期越王勾践背负亡国之恨,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报仇雪耻,因此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秦末和春秋末,A正确;据此分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法律严苛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答案】B
【解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时期法律严苛,人民动辄受到刑罚,沦为囚犯,B正确;题干所述现象实际上是秦朝暴政的表现,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下列关于下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答案】A
【解析】【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但结果还是失败了,没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所以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8.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②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
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所以可以排除④,其他选项都符合陈胜、吴广起义的特征。故选A。
9.公元前207年,项羽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打败秦军。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打草惊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巨鹿之战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就来源于此,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故选A。
10.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这场战争史称为( )
A.涿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故B项符合题意;A项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故A项与题意不符;C项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秦国与赵国,故C项与题意不符;D项马陵之战交战双方是魏国与齐国,故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公元纪年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公元前计数是从大数开始向小数过渡。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故世纪数是百万数加1的得到。因为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因为公元前从大数到小数。所以“09”就是世纪末了。D正确。ABC的计算时期不对,排除;故选D。
12.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13.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巨鹿一战,大破秦军。所以“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不符合史实,选项D符合题意;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帝位,项羽势力强大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刘邦取胜。选项ABC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古人的诗词歌赋往往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史料,能从中窥见历史中的点点痕迹。“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反映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北魏孝文帝迁都 ④焚书坑儒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大意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迫害知识分子,意图维护秦朝统治长久,但是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刘邦,项羽等农民起义领袖都不是读书人,因此作者是借秦末农民起义来批判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暴政措施;①大禹治水和③北魏孝文帝迁都在诗中无体现,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故选择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
1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1)(史料结合)
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2)(画图学史)
如图是小明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①
②
(3)(角色扮演)小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诏令的官员:
“统一度量衡;今后凡买卖交易统一使用 (货币)。废除原六国的文字,以 为全国规范文字。”
(4)(历史感悟)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御史大夫;郡
(3)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4)秦的暴政;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解析】(1)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2)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①是御史大夫,②是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发展经济,统一了货币,将六国的钱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第二小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统一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材料二: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2)请说出在秦朝末年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名称
(3)强大的秦朝仅存15年就灭亡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急于求成、暴虐;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
(2)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大泽乡起义。
(3)推行仁政;以德治国等。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急于求成,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暴虐。
(2)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末年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大泽乡起义。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推行仁政;以德治国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