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选练习二(试题与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精选练习二(试题与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21:59

文档简介

2021九年级上科学第1章精选练习二(问卷)
选择题: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哪种情形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SO42-的个数比为2: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2.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钾可作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4个元素 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硫酸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溶液
D.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
4.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有( )
①HCl ②N2 ③H2 ④CO2 ⑤CO ⑥SO2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
5.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在所得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蕊试液变红 B.石蕊试液变蓝 C.酚酞变红 D.酚酞和石蕊都不变色
6.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〇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8.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
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
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酸的认识 B.对碱的认识
①酸溶液中都存在H+ ②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帮助消化 ③酸雨的pH小于5.6 ①碱溶液中都存在OH﹣ ②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苛性钠 ③氨水可以作为氮肥使用
C.对盐的认识 D.对有机物的认识
①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②碳酸盐加稀盐酸都会产生CO2 ③工业用盐含有毒的亚硝酸钠 ①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②甲烷、食醋都是常见的有机物 ③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 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D.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11.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
12.吴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张图,以氢氧化钠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请同学回答有关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有3条
B.③反应一定会产生沉淀
C.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碱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硫酸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KCl(K2CO3)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
D CaO(CaCO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4.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1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二、填空题:
16.我国西部某地区含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怎样合理利用该矿产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小林同学提出四条建议,请补充完整。
(1)利用石灰石比较坚硬、难溶于水的性质,可开采石灰石作为__ __材料。
(2)利用石灰石分解可制得生石灰(作为食品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生石灰与水化合可制得熟石灰[Ca(OH)2]用于农业上改良__ __性土壤。
(4)利用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可制得__ __,用于肥皂、造纸等工业。
17.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微 粒的符号是   。
(2)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
18.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9.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__ __(选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和“>、<、>”表示)。
三、实验探究和分析计算题:
20.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 。
(2)小丽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① ;②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要求此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的实验方案是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
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________,做出猜想三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正确
(1)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有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含有________
(2)取步骤(1)中的________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 说明含有________
(3)【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必须________保存.
2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实验并分析含量,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3.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
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克,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
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
量为20克,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___。
(2)图中m=_____克。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021九年级上科学第1章精选练习二(答卷)
选择题: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哪种情形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SO42-的个数比为2: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2.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KH2PO4)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磷酸二氢钾可作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酸
C.磷酸二氢钾中含有4个元素 D.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分析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D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的pH都大于7,因此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硫酸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溶液
D.稀硫酸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因此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也变红色
4.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有( B )
①HCl ②N2 ③H2 ④CO2 ⑤CO ⑥SO2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
5.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在所得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石蕊试液变红 B.石蕊试液变蓝 C.酚酞变红 D.酚酞和石蕊都不变色
6.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D )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〇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8.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
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D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
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对酸的认识 B.对碱的认识
①酸溶液中都存在H+ ②人体胃液中含有硫酸帮助消化 ③酸雨的pH小于5.6 ①碱溶液中都存在OH﹣ ②氢氧化钠俗称烧碱、苛性钠 ③氨水可以作为氮肥使用
C.对盐的认识 D.对有机物的认识
①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②碳酸盐加稀盐酸都会产生CO2 ③工业用盐含有毒的亚硝酸钠 ①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②甲烷、食醋都是常见的有机物 ③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 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D.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11.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D )
12.吴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张图,以氢氧化钠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请同学回答有关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A )
A.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有3条
B.③反应一定会产生沉淀
C.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碱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B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硫酸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KCl(K2CO3)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
D CaO(CaCO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14.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15.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D )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二、填空题:
16.我国西部某地区含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怎样合理利用该矿产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小林同学提出四条建议,请补充完整。
(1)利用石灰石比较坚硬、难溶于水的性质,可开采石灰石作为__建筑 __材料。
(2)利用石灰石分解可制得生石灰(作为食品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CaO+CO2↑ __。
(3)利用生石灰与水化合可制得熟石灰[Ca(OH)2]用于农业上改良__酸 __性土壤。
(4)利用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可制得__ 氢氧化钠 __,用于肥皂、造纸等工业。
17.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微粒的符号是  Na+ 。
(2)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18.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产生白色沉淀___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CO32-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uSO4+2NaOH===Na2SO4+Cu(OH)2↓______________。
19.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__ 不能 __(选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 A=C>B __(用“A、B、C”和“>、<、>”表示)。
三、实验探究和分析计算题:
20.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Na2CO3溶液显碱性 。
(2)小丽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① 紫色石蕊试液 ;② pH试纸。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熟石灰或生石灰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要求此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的实验方案是向溶液中不断加入CaCO3粉末,当看到固体不再溶解,气泡不再产生,说明稀盐酸恰好被除去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于是对该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
猜想二: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猜想三:该瓶粉末的成分可能为_碳酸钙_______,做出猜想三的理由是_氢氧化钙完全变质_______.
(2)【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二正确
(1)取少量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_稀盐酸_______. 有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含有___碳酸钙_____
(2)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酚酞试液变红色______ 说明含有___氢氧化钙
(3)【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Ca(OH)2+CO2═CaCO3↓+H2O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必须_密封保存.
2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实验并分析含量,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计算:(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1)设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11144
xyz2.2g
=x=5g
=y=3.65g
=z=5.55g
(2)由(1)可知,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3.65g。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
(3)由(1)可知,反应生成氯化钙5.55g,
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6g-5g=1g,
所以溶质的质量为5.55g+1g=6.5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6.3%。
答:(1)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2)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3%。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
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克,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克,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__为7___。
(2)图中m=___10__克。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