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因此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在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虫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归纳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15年
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学指的是白话文,代表作: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性质: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步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
知识归纳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阶段划分
●
1840年鸦片战争
●
1919年五四运动
●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方向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知识归纳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分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6.3前 1919.6.3后
地点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商人
三、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成果
五、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材P61-62
知识归纳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指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六、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何处?)
八、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知识归纳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自此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新的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新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斗争方式),新的革命方向(社会主义社会),而其中新的革命力量是最主要的,故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七、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核心)、进步、民主、科学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知识归纳
第十四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播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发展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劳动界》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组织)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2.时间、地点:
1921年7月
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
知识归纳
第十四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成立的标志:
中共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会址
第十四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代表人物:
知识归纳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毛泽东
董必武
李达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
知识归纳
第十四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时间:1923年2月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知识归纳
第十四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随堂练习
1.(2021·四川自贡)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021·山东滨州)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C
A
随堂练习
A
4..(2021·四川成都)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随堂练习
6.(2021·四川泸州)毛泽东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7.(2021·黑龙江绥化)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
A.武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B
B
随堂练习
8.(2021·四川凉山)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读党史,学党史,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
9.(2021·浙江衢州)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 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 全民抗战 D.百万雄狮 橫渡长江
A
随堂练习
D
11.(2021·广西贵港)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12.(2021·四川乐山)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开天辟地”板块的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能力提升
(2020.四川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因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3分)
(2)五四运动爆发时,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的主力军是谁?后来(6月5日及以后),五四运动主力又是谁?运动中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3分)
(3)五四运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1分)
(4)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