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练
一、单选题
1.(2021·广西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保持透镜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由题中图可得,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得到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而不是照相机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其传播方向,烛焰的像的位置应该向上移动,C不符合题意;
D.保持凸透镜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也能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与焦距关系。
2.(2021·东明模拟)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若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距u>2f时,像距f3.(2021八下·秦都月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5cm B.一定等于5cm
C.一定大于5cm D.可能小于5cm,也可能大于5cm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即像距为5cm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5cm。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关键是掌握(1)焦距的概念:在焦点处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然后根据像的大小变化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4.(2020八上·太仓期末)小明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他准备用LED灯制作一个下列字形的光源进行研究,关于光源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能看出小孔成像中成倒立的像,AB不符合题意;
C.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看出上下倒立的像,但看不出像与物体的左右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图形,是非对称图形,适合小孔成像中作为发光物体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选择光源为了判断成像的性质,应该选择不具有对称性的光源。
5.(2020八上·长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当物体离透镜8cm时,在光屏上将( )
A.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得到像,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f>8cm;当物体离透镜8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2020·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A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C符合题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涂涂解答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焦点时,凸透镜不成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是倒立放大的;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
7.(2020八上·伊通期末)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符合实际情况;B是正立放大的像,符合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C成正立缩小的像,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实际情况;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符合实际情况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作图时,利用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8.(2019八上·永定月考)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物体移动始终在焦点之外,此时减小物距,故符合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9.(2019八上·永定月考)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 时,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10.(2021·自贡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7.5cm<f<10cm
③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④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①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由图知,物距是20cm,即20cm>2f,则f<10cm;像距是15cm,即2f>15cm>f,则7.5cm<f<15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0cm,故②正确;③④照相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范围,可以计算焦距的取值范围;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
11.(2020八上·顺德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
B、因为8cm<12cm<16cm,所以这时fC、当u=20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C错误;
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物距等于像距,从图象中找到物镜和像距相等的点,再根据这时2f=u计算焦距;
(2)当f(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即可;
(4) 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据此判断即可。
12.(2021·市北模拟)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凸透镜的焦距是 ,A不符合题意;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符合题意;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行光会聚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外,光屏上能成像;凸透镜上的物体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二、填空题
1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 、 的 像。
【答案】倒立;缩小;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 =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
【分析】明确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的操作方法: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4.(2019八上·马鞍山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3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 (填“放大”或 “缩小”)像.则该透镜焦距取值范围为 cm.
【答案】放大;8cm【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距离凸透镜16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30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二倍焦距以外,2f>16cm>f,30cm>2f;
解得:8cm<f<15cm.
【分析】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结合物距和像距关系判断焦距范围。
15.(2021·贵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
【答案】同一高度;远离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应该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变远,故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分析】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距变大。
16.(2019·盐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或 。
【答案】上;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是成在光屏的中央的,蜡烛变短后烛焰会向下移,由于光屏上成倒立的像,所以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出现在光屏的上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向上移动,让光屏的中央去承接像。或者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下移,使像的位置下移到光屏中央。
故答案为: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 将光屏向上移动 .
【分析】利用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解答.
17.(2021·广东模拟)某学校师生进入校门时需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摄像机,如题图所示是工作人员在机器的镜头前0.5m处完成人脸识别;此人脸识别机器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 或“等大”)的实像,它的焦距应 25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凸;缩小;小于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 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摄像机 ,由此可以判断镜头是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故答案为:凸;缩小;小于。
【分析】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凸透镜在2倍焦距以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类比可得知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
18.(2020·上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以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所成的 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高度;两侧;实;倒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所以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两侧。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实像都是倒立的。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
19.(2020八上·上海期末)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其中A为 。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实验时,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 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光具座;焦距;光屏;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找到清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用到的器材A是光具座,在实验前需要记下凸透镜的焦距。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后,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不能再移动凸透镜,否则物距就会改变,所以要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应该减小物距,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条件下,需要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像距会增大,需同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鏡方向移动,直至出现清晰的、较大的像。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放在光具座上;实验时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当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
三、作图题
20.(2017八上·瑶海期末)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 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体A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此透镜为凸透镜,虚像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不变的特点,连接MA并延长,交于主光轴,可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作出平行的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据此确定焦点的位置,作图如下: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1.(2012·茂名)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答案】解: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其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过S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位置,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同理可以做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
答案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选取物体上的一点,找出其对应的像点,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的;过光心的.利用其对应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焦点的位置.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答案】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像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如图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距、像距、物体、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题
23.(2021·大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答案】(1)放大;投影仪
(2)能
(3)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纸在一倍焦距内不成实像,光屏上仍然会出现完整的像,但是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所成的像会变暗一些。
【分析】(1)f(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u>2f,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3)遮住一部分后,折射到光屏上的光线强度减弱,像会变暗。
24.(2021·大连)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两个焦距均为 而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1)选择口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 ;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
(4)收集的实验信息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物距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
1 2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6.67
2 30.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5.00
3 3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4.00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 , 、 、 、 、 ,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据能否收集全,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大
(2)同一高度
(3)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说明成的是实像;C
(4)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5)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当物距u=50cm 20cm>v>10cm 70cm>(u+v)>60cm 能够完成实验,同理当物距小于50cm时也能完成实验。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选用口径大的凸透镜比较好,透过的光比较多,实验现象明显。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说明成的是实像。
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和左右都颠倒,像是图乙中的C。
(4)由实验数据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5)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当物距u=50cm
20cm>v>10cm
70cm>(u+v)>60cm
能够完成实验,同理当物距小于50cm时也能完成实验。
【分析】(1)凸透镜的口径比较大,汇聚的光线多,图像清晰;
(2)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实像是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可以被光屏承接到;虚像是由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可以被光屏承接到,两者都可以被人眼看到;
(4)当物距u>2f时,像距f(5)结合物距、像距与光具座的大小关系判断即可。
1 / 1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练
一、单选题
1.(2021·广西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保持透镜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
2.(2021·东明模拟)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若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3.(2021八下·秦都月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5cm B.一定等于5cm
C.一定大于5cm D.可能小于5cm,也可能大于5cm
4.(2020八上·太仓期末)小明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他准备用LED灯制作一个下列字形的光源进行研究,关于光源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长春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那么,当物体离透镜8cm时,在光屏上将( )
A.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得到像,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6.(2020·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7.(2020八上·伊通期末)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到的像为下图的( )
A. B. C. D.
8.(2019八上·永定月考)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9.(2019八上·永定月考)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2021·自贡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7.5cm<f<10cm
③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④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1.(2020八上·顺德月考)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2.(2021·市北模拟)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二、填空题
1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 、 的 像。
14.(2019八上·马鞍山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3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 (填“放大”或 “缩小”)像.则该透镜焦距取值范围为 cm.
15.(2021·贵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 凸透镜。
16.(2019·盐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 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或 。
17.(2021·广东模拟)某学校师生进入校门时需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摄像机,如题图所示是工作人员在机器的镜头前0.5m处完成人脸识别;此人脸识别机器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 或“等大”)的实像,它的焦距应 25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2020·上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以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选填“两侧”或“同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所成的 像最清晰(选填“实”或“虚”),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19.(2020八上·上海期末)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其中A为 。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实验时,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 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三、作图题
20.(2017八上·瑶海期末)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 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21.(2012·茂名)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2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四、实验探究题
23.(2021·大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24.(2021·大连)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两个焦距均为 而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1)选择口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 ;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
(4)收集的实验信息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物距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
1 2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6.67
2 30.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5.00
3 35.00 实像 倒立 缩小 14.00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 , 、 、 、 、 ,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据能否收集全,请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由题中图可得,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得到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而不是照相机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后,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其传播方向,烛焰的像的位置应该向上移动,C不符合题意;
D.保持凸透镜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时,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也能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与焦距关系。
2.【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距u>2f时,像距f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即像距为5cm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5cm。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关键是掌握(1)焦距的概念:在焦点处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然后根据像的大小变化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4.【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能看出小孔成像中成倒立的像,AB不符合题意;
C.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看出上下倒立的像,但看不出像与物体的左右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图形,是非对称图形,适合小孔成像中作为发光物体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选择光源为了判断成像的性质,应该选择不具有对称性的光源。
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体离透镜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f>8cm;当物体离透镜8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但可以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A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C符合题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涂涂解答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焦点时,凸透镜不成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是倒立放大的;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
7.【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符合实际情况;B是正立放大的像,符合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C成正立缩小的像,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实际情况;D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符合实际情况情况。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作图时,利用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物体移动始终在焦点之外,此时减小物距,故符合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
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9.【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 时,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10.【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①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由图知,物距是20cm,即20cm>2f,则f<10cm;像距是15cm,即2f>15cm>f,则7.5cm<f<15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0cm,故②正确;③④照相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范围,可以计算焦距的取值范围;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
11.【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
B、因为8cm<12cm<16cm,所以这时fC、当u=20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C错误;
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物距等于像距,从图象中找到物镜和像距相等的点,再根据这时2f=u计算焦距;
(2)当f(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即可;
(4) 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据此判断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凸透镜的焦距是 ,A不符合题意;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符合题意;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行光会聚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外,光屏上能成像;凸透镜上的物体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13.【答案】倒立;缩小;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 =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
【分析】明确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的操作方法: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14.【答案】放大;8cm【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距离凸透镜16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30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二倍焦距以外,2f>16cm>f,30cm>2f;
解得:8cm<f<15cm.
【分析】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结合物距和像距关系判断焦距范围。
15.【答案】同一高度;远离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应该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变远,故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分析】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距变大。
16.【答案】上;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是成在光屏的中央的,蜡烛变短后烛焰会向下移,由于光屏上成倒立的像,所以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出现在光屏的上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向上移动,让光屏的中央去承接像。或者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向下移,使像的位置下移到光屏中央。
故答案为: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 将光屏向上移动 .
【分析】利用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解答.
17.【答案】凸;缩小;小于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 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摄像机 ,由此可以判断镜头是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故答案为:凸;缩小;小于。
【分析】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凸透镜在2倍焦距以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类比可得知人脸识别机器的工作原理。
18.【答案】高度;两侧;实;倒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所以将烛焰与光屏置于凸透镜的两侧。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实像都是倒立的。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
19.【答案】光具座;焦距;光屏;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并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找到清晰的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用到的器材A是光具座,在实验前需要记下凸透镜的焦距。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后,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不能再移动凸透镜,否则物距就会改变,所以要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应该减小物距,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条件下,需要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像距会增大,需同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鏡方向移动,直至出现清晰的、较大的像。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放在光具座上;实验时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当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物体A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此透镜为凸透镜,虚像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
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不变的特点,连接MA并延长,交于主光轴,可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作出平行的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据此确定焦点的位置,作图如下: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1.【答案】解: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其成的像上找出其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过S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位置,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同理可以做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
答案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透镜的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选取物体上的一点,找出其对应的像点,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的;过光心的.利用其对应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焦点的位置.
22.【答案】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知,像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如图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物距、像距、物体、像大小之间的关系.
23.【答案】(1)放大;投影仪
(2)能
(3)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纸在一倍焦距内不成实像,光屏上仍然会出现完整的像,但是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所成的像会变暗一些。
【分析】(1)f(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u>2f,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3)遮住一部分后,折射到光屏上的光线强度减弱,像会变暗。
24.【答案】(1)大
(2)同一高度
(3)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说明成的是实像;C
(4)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5)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当物距u=50cm 20cm>v>10cm 70cm>(u+v)>60cm 能够完成实验,同理当物距小于50cm时也能完成实验。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选用口径大的凸透镜比较好,透过的光比较多,实验现象明显。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说明成的是实像。
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对于物体上下和左右都颠倒,像是图乙中的C。
(4)由实验数据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5)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 ,当物距u=50cm
20cm>v>10cm
70cm>(u+v)>60cm
能够完成实验,同理当物距小于50cm时也能完成实验。
【分析】(1)凸透镜的口径比较大,汇聚的光线多,图像清晰;
(2)实验前,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3)实像是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可以被光屏承接到;虚像是由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可以被光屏承接到,两者都可以被人眼看到;
(4)当物距u>2f时,像距f(5)结合物距、像距与光具座的大小关系判断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