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行路难,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处的处境。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此诗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通假字:
(1)“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2)“直”同“值”,价值。
译文 读一读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里却茫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想要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布满高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空闲时在碧溪边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啊,歧路多啊,如今身在何方?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
1、第一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第二句. 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还怎样呢?从哪看出来的?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苦闷、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3、第三句 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本句照应题目“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世途的艰难,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蕴含着无限的悲慨之情。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
实,表达了自己也能重新得到任用,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4、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本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重新得到任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5 第五句。 理想的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强烈地抒发出诗人的痛苦心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进仕的道路这么宽广,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6 第六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句以高昂乐观的调子,在沉郁中振起,表明作者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纵有艰难险阻,也要不懈追求,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7、主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依旧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拓展延伸
面对人生的挫折,你学完这首诗后,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积极乐观、自信坚强,学习他永不言败的精神,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