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1 13:59:45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一、单选题
1.(2021·济宁)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整个过程先汽化,后液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2.(2021·十堰)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3.(2021·福建)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
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B.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没变,所以沸点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D.气泡上升过程中深度变小压强变小,所以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4.(2021·北京)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温度可以使蒸发变慢,A不符合题意;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B不符合题意;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农田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可以使蒸发变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5.(2021·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其示数是99℃,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所以并不是只有空气,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至水面破裂,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要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沸腾前,液体的温度比较低,气泡往上运动,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而变小;沸腾后,液体达到沸点,气泡往上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6.(2021·龙岗模拟)《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7.(2021·朝阳模拟)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A不符合题意;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不仅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且在向阳处提高了温度,使蒸发加快,B不符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少了在瓶口处的空气流动速度,减慢了蒸发,C符合题意;
D.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有助于液体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8.(2021·武侯模拟)冬天浴室里,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B.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C.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D.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到热水管不易液化,遇到冷水管放热发生液化现象,故甲为冷水管,乙为热水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
9.(2021·朝阳模拟)小阳烧水时看到壶嘴往外冒“热气”的现象,联想到了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0.(2020八上·鼓楼期末)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  )
A.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
B.酒精可以消毒,降低症状的影响
C.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
D.酒精有气味,患者闻到酒精的气味后不再眩晕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往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身体上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从患者身体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11.(2020八上·凤凰期末)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②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③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④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上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沸腾是在沸点温度下完成,①是正确的。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②是正确的。蒸发和沸腾都会从外部吸收热量。所以③是错误的。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沸腾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④也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12.(2020八上·河北期末)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冷风
B.冬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夏天开空调时车外的温度较高,车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内玻璃表面形成白雾,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B符合题意;
C.物质在发生液化时,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玻璃外表面形成白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
二、填空题
13.(2021·吉林模拟)用扫帚把篮球场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因为增大了水的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水的蒸发伴随着   热。
【答案】表面积;吸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用扫帚把篮球场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因为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2)水的蒸发伴随着吸热。
【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表面积;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14.(2021八下·延庆期中)小萱看到妈妈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加热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能够沸腾: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答案】不能沸腾;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从锅中的水吸收热量,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从锅中的水吸收热量,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分析】(1)液体发生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不能沸腾的原因是两物体温度相同时,不能继续吸热,达不到沸点。
15.(2021·青羊模拟)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把储存在罐中的液态氯乙烷喷在皮肤上,使其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减缓入的伤痛感。
【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从液态变为气态。
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6.(2021·合肥模拟)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   造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17.(2021·定远模拟)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增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如果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答案】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增加了眼晴中泪液变成气态,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增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泪液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
【分析】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三、解答题
18.(2021·油田模拟)吃火锅时,小明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来的肉吹气,肉会凉得较快,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答案】吹气加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液体蒸发吸热使肉量的较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则蒸发就越快。
19.(2021·东营)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答案】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快,故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20.(2021·寻乌模拟)李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他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一个苹果,他发现苹果表面很快会变湿,过一会儿后又会变干,请你帮他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冰箱中拿出的苹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温度相对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苹果液化而形成小水珠,附在苹果表面,从而出现苹果变湿;这些附着在苹果上的小水珠随着苹果温度的升高会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过一会儿后会看到苹果表面变干。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21.(2021·阜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
(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   (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   。
(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答案】(1)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保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不会碰到容器底
(2)84
(3)a;提高液体表面气压使沸点升高
(4)不变;水蒸气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4℃。
(3)乙实验装置中烧杯的上方有盖,会使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的沸点高于甲装置中水的沸点,所以图象a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
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所以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
(4)从图戊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不变,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
【分析】(1)在组装实验仪器的时候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使得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
(2)通过观察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3)当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低于100摄氏度,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摄氏度,当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高于100摄氏度;
(4)水沸腾前,液体的温度比较低,气泡往上运动,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而变小;沸腾后,液体达到沸点,气泡往上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22.(2021·枣庄)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   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1)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2)乙、丙
(3)温度;正确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气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已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同。
(2)有液体种类不同,故液体的体积需要相同,且体积大的蒸发明显,故选择乙丙两组样品。
(3)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温度是变化的,故没有控制温度相同;酒精蒸发得快,故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王丽是正确的。
【分析】(1)探究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的关系,要保持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
(2)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关系,选择液体不同,液体的体积、表面积相同;
(3)探究蒸发快慢与种类关系时,要保持温度相同。
1 / 1粤沪版物理八上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一、单选题
1.(2021·济宁)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液化,后汽化
2.(2021·十堰)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3.(2021·福建)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
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
4.(2021·北京)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5.(2021·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6.(2021·龙岗模拟)《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7.(2021·朝阳模拟)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8.(2021·武侯模拟)冬天浴室里,甲、乙两根并行排列的水管,甲的表面有很多小水珠,乙则没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甲管、乙管都装有热水 B.甲管、乙管都装有冷水
C.甲管装有热水,乙管装有冷水 D.甲管装有冷水,乙管装有热水
9.(2021·朝阳模拟)小阳烧水时看到壶嘴往外冒“热气”的现象,联想到了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10.(2020八上·鼓楼期末)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  )
A.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
B.酒精可以消毒,降低症状的影响
C.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
D.酒精有气味,患者闻到酒精的气味后不再眩晕
11.(2020八上·凤凰期末)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②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③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④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上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2020八上·河北期末)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冷风
B.冬天,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二、填空题
13.(2021·吉林模拟)用扫帚把篮球场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因为增大了水的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水的蒸发伴随着   热。
14.(2021八下·延庆期中)小萱看到妈妈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加热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能够沸腾: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15.(2021·青羊模拟)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把储存在罐中的液态氯乙烷喷在皮肤上,使其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减缓入的伤痛感。
16.(2021·合肥模拟)如图所示,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   造成的(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7.(2021·定远模拟)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增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如果连续学习时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三、解答题
18.(2021·油田模拟)吃火锅时,小明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来的肉吹气,肉会凉得较快,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19.(2021·东营)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20.(2021·寻乌模拟)李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他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一个苹果,他发现苹果表面很快会变湿,过一会儿后又会变干,请你帮他解释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21.(2021·阜新)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
(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   (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   。
(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2.(2021·枣庄)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   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   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整个过程先汽化,后液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3.【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B.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没变,所以沸点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D.气泡上升过程中深度变小压强变小,所以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4.【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温度可以使蒸发变慢,A不符合题意;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减小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B不符合题意;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减小农田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使蒸发变慢,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可以使蒸发变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5.【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其示数是99℃,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所以并不是只有空气,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至水面破裂,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且持续吸热,所以要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沸腾前,液体的温度比较低,气泡往上运动,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而变小;沸腾后,液体达到沸点,气泡往上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6.【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7.【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A不符合题意;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不仅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且在向阳处提高了温度,使蒸发加快,B不符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少了在瓶口处的空气流动速度,减慢了蒸发,C符合题意;
D.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有助于液体的蒸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8.【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到热水管不易液化,遇到冷水管放热发生液化现象,故甲为冷水管,乙为热水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
9.【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夏天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往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身体上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从患者身体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11.【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沸腾是在沸点温度下完成,①是正确的。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②是正确的。蒸发和沸腾都会从外部吸收热量。所以③是错误的。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沸腾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④也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12.【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夏天开空调时车外的温度较高,车外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外玻璃表面形成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高,车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内玻璃表面形成白雾,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可以对着玻璃吹热风,B符合题意;
C.物质在发生液化时,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夏天,车内开空调时车内温度较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车玻璃外表面形成白雾,所以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小水珠出现在温度比较高的一面。
13.【答案】表面积;吸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用扫帚把篮球场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可以使水尽快消失,这是因为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
(2)水的蒸发伴随着吸热。
【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表面积;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14.【答案】不能沸腾;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从锅中的水吸收热量,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碗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从锅中的水吸收热量,其温度能与锅中的水温相同,(即可以达到沸点),之后,碗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就不会沸腾。
【分析】(1)液体发生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不能沸腾的原因是两物体温度相同时,不能继续吸热,达不到沸点。
15.【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从液态变为气态。
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16.【答案】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戴的护目镜镜片常会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17.【答案】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增加了眼晴中泪液变成气态,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增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泪液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
【分析】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8.【答案】吹气加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液体蒸发吸热使肉量的较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则蒸发就越快。
19.【答案】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快,故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
20.【答案】解:冰箱中拿出的苹果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温度相对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苹果液化而形成小水珠,附在苹果表面,从而出现苹果变湿;这些附着在苹果上的小水珠随着苹果温度的升高会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过一会儿后会看到苹果表面变干。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
21.【答案】(1)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保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不会碰到容器底
(2)84
(3)a;提高液体表面气压使沸点升高
(4)不变;水蒸气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4℃。
(3)乙实验装置中烧杯的上方有盖,会使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的沸点高于甲装置中水的沸点,所以图象a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
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所以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
(4)从图戊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不变,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
【分析】(1)在组装实验仪器的时候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使得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
(2)通过观察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3)当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低于100摄氏度,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摄氏度,当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会高于100摄氏度;
(4)水沸腾前,液体的温度比较低,气泡往上运动,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而变小;沸腾后,液体达到沸点,气泡往上运动,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
22.【答案】(1)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2)乙、丙
(3)温度;正确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气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已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相同。
(2)有液体种类不同,故液体的体积需要相同,且体积大的蒸发明显,故选择乙丙两组样品。
(3)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温度是变化的,故没有控制温度相同;酒精蒸发得快,故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王丽是正确的。
【分析】(1)探究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的关系,要保持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
(2)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种类关系,选择液体不同,液体的体积、表面积相同;
(3)探究蒸发快慢与种类关系时,要保持温度相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