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4: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10课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重点难点  1.新中国法制建设由奠基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及作用。
1、开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初创时期
20世纪50年代,《婚姻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3、遭到严重破坏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成就:(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近代西方在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人权宣言》中提出“人权”“平等”概念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成就:(2)通过1982年宪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4、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一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4、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4、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
成就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于1999年写入宪法
一字之差的认识?
一字之改,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内容;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视制度,又重视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4、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
成就 (2)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完善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
成就(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5、完善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
成就(2)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5、完善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
成就(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背景:①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
②国家、社会良性循环发展需要与物质文明配套的精神文明。
2、成就:
①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90年代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
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③1994年,中共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
程加以推进。
改革开放后80、90年代
2.改革开放后
“五讲四美三热爱”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四有公民
2.改革开放后
20世纪90年代:
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三
图书馆行业及上海图书馆
被评为“文明行业”
图二
袁汝琴为义宁镇
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授牌
图一
安徽省合肥市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授牌
2.改革开放后
20世纪90年代:
爱国主义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
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8.23
21世纪初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9月20日)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7年中共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C至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意义
(1)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本课思维导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
依法治国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课堂检测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实事求是 B.崇尚节俭 C.无私奉献 D.勇于创新
C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属于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是(  )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国、民主、法治、文明
B
3.1950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这部法律的颁布(  )
A.肃清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余毒 B.实现了婚姻自由与男女平等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 D.适应了社会变迁与发展需要
D
4.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A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在中国法律体系中(  )
A.独具开创性意义 B.起到引领性作用
C.属于根本性大法 D.居于基础性地位
D
6.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 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B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制定并颁布了一批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法律、法令。国务院及所属部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开启了政治民主进程 D.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
A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批基本法律。这一时期我国(  )
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