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2.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3.如图甲、乙、丙、丁不同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B.乙、丙声音音调相同
C.乙、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是一种噪音
4.关于噪声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后人们感到万籁俱寂,是因为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载上防噪声的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C.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D.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6.如图所示的做法中,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 )
A.高架路旁的隔声板
B.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7.如图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
A. B.
C. D.
8.纪念建党100周年校园歌咏比赛正在准备中,演唱过程涉及到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歌声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C.利用音响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9.生活中的噪音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下面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蝙蝠就是靠超声波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10.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城铁轨道两侧安装隔音板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考场附近禁止鸣笛
二、填空题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____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联欢会上玩贴鼻子的情景,小明蒙着眼睛,同伴通过拍手引导小明前进。小明能按同伴的指挥声完成任务,说明声音能传播___________,指挥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到小明耳中,同学将音响声调大来干扰小明,这时音响的声音对小明来说是___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13.星期六的晚上,小丽在家做作业,邻居家电视机的音量特别大,吵得她心烦。她用手堵住耳朵,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妈妈起身关上窗户,拉上窗帘,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爸爸到邻居家交涉,要求将音量降低,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14.如图所示是环境部门检测到的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机械作业产生声音的波形图;为了减少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机械作业的周围都建起了隔挡围墙,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的。
15.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16.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7.中考英语听力时,为了让同学们顺利答题:
A.老师关窗户是从_____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B.老师关电风扇是从_____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C.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择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来控制噪声的影响。
三、实验题
18.不少人为了体现个性,追求手机铃声新“响法”,纷纷从网站上下载个性铃声,或者干脆自己录制铃声.但殊不知,千奇百怪的个性手机铃声,正在成为都市里新的噪声污染源.有关人士呼吁,该为手机铃声文明“唱歌”做规矩了.
(1)物理学中的噪声和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定义有什么区分?
(2)如果在教室内,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响起手机的铃声,干扰大家正常的学习,你认为这时手机音乐是乐音,还是噪声?
(3)通过学习,你应该怎样控制自己不成为可恶的噪声源?
(4)如何减弱噪声?请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A
7.C
8.D
9.D
10.D
11.妨碍 干扰
12.信息 空气 噪声
13.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
14.乙 声源处
15.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6.产生 传播
17.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产生 不能
18.(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
(3)注重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在不该发声的时候不发声等.
(4)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等三个途径上设计的方法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