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导学单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读识记本课生字词,能够自主朗读课文,掌握文本大意;引導学生能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能够充分把握文本语言特点,掌握作者表达手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具体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难点】
采用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探究知识,引导学生在声色并茂的图片和声音导入中快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理清文本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其中探究语文知识,习得思维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发展与动态生成。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明确文本大意
通过朗读这篇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吗?作者分了哪几个部分进行讲述?
赞扬了蟋蟀的什么精神?
你能说一说本篇课文的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2)研读课文,探究文本
1.学习第二部分。
问题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个方面讲述)
问题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问题3:人们为什么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问题4: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问题5:你们小组还能找到哪些觉得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呢?
2.学习第三部分。
问题1: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呢?(蟋蟀如何建造住宅?从哪些方面介绍?)
问题2:蟋蟀的辛苦能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问题3:蟋蟀的住宅建好后,它们没有满足,又做了哪些事呢?(追问:它们是如何整修的?)
3.学习文本语言。
问题1: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其细致观察密不可分,你能说说文章中哪些地方讲述了其观察?他是如何观察的?
问题2:这篇课文中你能用笔画出来拟人手法的句子吗?这些拟人句的作用是什么?除此之外,作者在写作时还应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4.学习文本结构。
你能通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作者写作运用了什么结构吗?
课外阅读
愧疚的草莓
①父亲住在城北,女儿住在城南。
②退休了好几年的父亲一时兴起,在窗外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种上草莓。从此父亲便时常往女儿家里跑——送草莓。东西并不多,哪回也装不满一大碗。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的,却都给自己的女儿吃。父亲不依,非要女儿也尝尝不可,而且,只有亲眼看见了,才会满意地离去。
③谁知几次过后,女儿便不再那么感动了。草莓满大街都是,很便宜,何苦老远地送个没完。女儿告诉父亲,别再送了,好好在家里养病吧。父亲嘴里应着,可过后一切照旧。
④这一天,父亲又来了。女儿故意生气地说:“若再送,我回去把草莓拔了。”父亲只是嘿嘿一笑。
⑤送父亲出门时,女儿发现父亲的右脚一拐一拐的,忙叫住了父亲。父亲说,碰破点儿皮儿,没事的。女儿非要看看不可,父亲不情愿地撸起了裤管,拆开了简单的包扎,小腿迎面骨上有一个很大的创面,已经溃烂了。女儿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流出来了。怎么弄的?去郊区驮牛粪摔的。驮牛粪干什么?给草莓施肥。
⑥女儿忍不住责怪了父亲一顿,种着玩倒行,怎么下这么大力气呀。父亲一声不吱,由着女儿的性。父亲有糖尿病,当医生的女儿深知其中的厉害,不容分说拉着父亲去了医院。
⑦果然,父亲住进了医院,病情日趋严重。去世之前,父亲含笑喃喃地对女儿说:“你小的时候,有一回,看见卖草莓的,吵着要买……那会儿,草莓是稀罕物,贵得很……我到底没给你买……”
1.“父亲住在城北,女儿住在城南。”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③自然段“女儿便不再那么感动了”与第②自然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3.第④自然段中,“女儿故意生气地说”,女儿为什么要“故意生气”?
4.读第②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父亲真的是“一时兴起”吗?父亲为什么要种草莓,送草莓?
5.请从父亲、女儿两方面理解文题“愧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