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匀强电场中等分法的应用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匀强电场中等分法的应用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2 17:02:33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匀强电场中等分法的应用专题训练
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 Q 的电场中有 M、N、P、F 四点,M、N、P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 为 MN 的中点,∠NMP=30°.M、N、P、F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 φM、φN、φP、φF 表示,已知 φM=φN,φP=φF, 点电荷 Q 在 M、N、P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
点电荷 Q 一定在 MP 的连线上
连接 PF 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将正试探电荷从 P 点搬运到 N 点,电场力做负功
φP 小于 φM
【答案】A
【解析】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一系列的同心圆,对于圆、圆弧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的中垂线一定通过圆心,故场源电荷在 MN 的中垂线和 FP 的中垂线的交点上,在 MP 的连线上,如图所示,故A 正确;
φP=φF,线段 PF 是 P、F 所在等势面(圆)的一个弦,故 B 错误;
在正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离场源越远,电势越低,将正试探电荷从 P 点搬运到 N 点,电势能降低,故电场力做正功,故C 错误;
在正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离场源越远,电势越低,故 φP>φM,故 D 错误.
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 a
点的电势为 20 V,b 点的电势为 24 V,d 点的电势为 4 V,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c 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答案】B
【解析】连接 bd,因 Ubd=20 V,可将 bd 等分为 5 份,找到 4 个等分点 e、f、g、h,由图可知 φe=20 V, 则 a、e 等势,由对称关系可知 h 点与 c 点电势相等,即 φc=8V.也可因为 bc 与 ad 平行且相等,由匀强电场
特点可得:φb-φc=φa-φd,解得 φc=8V.
如图所示,A、B、C、D、E、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 V、6 V 和 9 V.则 D、E、F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
+7 V、+2 V 和+1 V
+7 V、+2 V 和-1 V C.-7 V、-2 V 和+1 V D.+7 V、-2 V 和-1 V
【答案】B
【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着任意方向前进相同距离,电势的降落必定相等, 可知 φA-φF=φC-φD,φB-φC=φF-φE,
设 F 点的电势为 x,则 E 点的电势为 x+3,
根据几何关系知,BE 的长度是 AF 的两倍,则 BE 间的电势差是 AF 间的 2 倍,则有:(x+3-6)=2(x-1), 解得 x=-1 V,
则 φE=2 V,φD=7 V,故 B 正确,A、C、D 错误.
如图所示,A、B、C、D、E、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 10 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C、D 三点电势分别为 1.0 V、2.0 V、3.0 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则( )
A.E 点的电势与 C 点的电势相等
B.UEF 与 UBC 相同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V/m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0V/m
【答案】C
【解析】 A、D 两点电势分别为 1.0 V 和 3.0 V,则 AD 中点 O 的电势为 2.0 V,C 点与 O 点等势,C 与 E
不等势,A 错误;UEF 和 UBC 大小相同,但正负不同,B 错误;电场强度 E==V/m,C 正确,D 错误.
如图所示,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D 是 BC 的中点,A、B、C 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 长为 1 m,电场线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 φA=5 V、φB=-5 V、φC=15 V,由此可以判断( )
场强的方向由 C 指向 B
场强的方向垂直 AD 连线斜向上
场强的大小为 10 V/m
场强的大小为V/m
【答案】D
如图所示,MPQO 为有界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 E,ACB 为光滑固定的半圆形轨道,轨道半
径为 R,A、B 为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AC 为圆弧.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从 A 点正
上方高为 H 处由静止释放,并从 A 点沿切线进入半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能量损失,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球一定能从 B 点离开轨道
小球在 AC 部分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小球能从 B 点离开,上升的高度一定等于 H
小球到达 C 点的速度可能为零
【答案】B
【解析】若电场力大于重力,则小球有可能不能从 B 点离开轨道,A 错.若电场力等于重力,小球在 AC 部分做匀速圆周运动,B 正确.因电场力做负功,有机械能损失,上升的高度一定小于 H,C 错误.由圆周运动知识可知若小球到达 C 点的速度为零,则在此之前就已脱轨了,D 错.
6.(多选)如图所示,A、B、C 是匀强电场中平行于电场线的某一平面上的三个点,各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5 V,φB=2 V,φC=3 V,H、F 三等分 AB,G 为 AC 的中点,在下列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电场强度方向的是( )
B. C. D.
【答案】BC
【解析】匀强电场中将任一线段等分,则电势差等分.把 AB 等分为三段,AB 间电压为 3 V,则每等分电压为 1 V,H 点电势为 4 V,F 点电势为 3 V,将 FC 相连,则 FC 为等势线,电场线垂直于 FC,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C 正确;把 AC 等分为两份,AC 间电压为 2 V,则 G 点电势为 4 V,GH 为等势线,电场线垂直于 GH,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B 正确.
7.(多选)如图所示,图中五点均在匀强电场中,它们刚好是一个圆的四个等分点和圆心.已知电场线与圆所在平面平行.下列有关圆心 O 和等分点 a 的电势、电场强度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 点的电势为 6 V
B.a 点的电势为-2 V
C.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 a 点
D.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电势为 2 V 的点
【答案】AD
【解析】由匀强电场特点可知:在匀强电场中,沿某一直线若存在电势变化,则沿与该直线平行的其他直线也会存在相同的电势变化规律,所以有 10 V-6 V=φa-2 V,解得 φa=6 V,A 正确,B 错误;O 点与 a 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所以 O 点场强方向垂直 O 与 a 连线指向电势为 2 V 的点,C 错误,D 正确.
8.(多选)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 2 cm 的等边三角形 ABC,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平面重合,其中 O 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各点电势分别为 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点电势为零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00 V/m,方向由 C 指向 A
将电量为 e 的电子由 C 点移到 A 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4 eV
将电量为 e 的电子由 O 点移到无穷远,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3 eV
【答案】BC
【解析】AC 中点 D 的电势为 φD==4 V,与 B 电势相等,则 BOD 连线必为一条等势线,O 点的电势为 4 V;故 A 错误;CA 间的电势差为 UCA=φC-φA=4 V;E==200 V/m,故 B 正确,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势能的关系,eU=-ΔEp,ΔEp=-4 eV,故电势能增加了 4 eV,故 C 正确.同理,将电量
为 e 的电子由 O 点移到无穷远,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4 eV,故 D 错误.
9.(多选)空间某区域存在着电场,电场线在竖直面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 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1,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 α,A、B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均为 H,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由 A 点运动至 B 点,电场力做的功 W=mv - mv -mgH
B.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B=(v -v )
C.带电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增加
D.带电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为mv - mv -mgH
【答案】AD
【解析】从 A→B 由动能定理得:W+mgH=mv - mv
所以 W=mv - mv -mgH,所以A 正确. 因为 U=
所以 UAB== ,所以 B 错误.因为无法判断出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所以无法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故 C 错误.由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可知D 正确.
如图所示,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15 V, φB=3 V,φC=-3 V,由此可知 D 点电势 φD= V;若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2 cm,且电场方向与正方形所在平面平行,则场强为 E= V/m.
【答案】9 300
【解析】(1)根据匀强电场分布电势特点可知 AC 连线中点电势与 BD 连线中点电势相等,且电势大小为两端点电势和的一半,即 φA+φC=φB+φD,则 φD=9V;
(2)连接 A、C,用 E、F 将 AC 三等分,可知 F 点电势为 3 V,连接 BF,则 BF 为等势线.作 AG⊥BF,则 AG
为电场线.现求 BF 长度.由余弦定理得
BF= cm= cm.
又由于△ ABF 面积为△ ABC 的,则 = ×( ×2×2) cm ,得 AG=cm
UAG=E·AG 解得 E=300V/m.
匀强电场中的三点 A、B、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 1 m,D 为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 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 所在平面,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4 V、6 V 和 2 V.设场强大小为 E, 一电量为 1×10 -6C 的正电荷从 D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W 为 J.并做出经过 A 点的电场线,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8×10 -6
【解析】因为 D 是 AB 的中点,所以 φD=(φA+φB)
由 W=qU=q(φD-φC)=1×10 -6×8=8×10 -6J
延长 CD 至 E,使 ED=CD,则 φE-φD=(φD-φC),所以 φE=14 V,连接 AE 就是一条等势线,过 A 做 AE
的垂线就是要求的电场线,方向为电势降低的方向.
下图中 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15 V,φB
=3 V,φC=-3 V,求:
AC 的三等分点 F 点电势 φF;
D 点电势 φD.
【答案】(1)3 V (2)9 V
【解析】(1)UAC=UAE+UEF+UFC=φA-φC=18 V
又 UAE=UEF=UFC,UFC=φF-φC
所以 φF=3V (2)如图,
由题意知 φE=9V,φF=3V,显然 B、F 两点等电势,故 D、E 两点等电势,故 D 点电势 φD 为 9V.高二物理:匀强电场中等分法的应用专题训练
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 Q 的电场中有 M、N、P、F 四点,M、N、P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 为 MN 的中点,∠NMP=30°.M、N、P、F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 φM、φN、φP、φF 表示,已知 φM=φN,φP=φF, 点电荷 Q 在 M、N、P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
点电荷 Q 一定在 MP 的连线上
连接 PF 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将正试探电荷从 P 点搬运到 N 点,电场力做负功
φP 小于 φM
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 a
点的电势为 20 V,b 点的电势为 24 V,d 点的电势为 4 V,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c 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如图所示,A、B、C、D、E、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 V、6 V 和 9 V.则 D、E、F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
+7 V、+2 V 和+1 V
+7 V、+2 V 和-1 V C.-7 V、-2 V 和+1 V D.+7 V、-2 V 和-1 V
如图所示,A、B、C、D、E、F 为匀强电场中一个边长为 10 cm 的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C、D 三点电势分别为 1.0 V、2.0 V、3.0 V,正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则( )
A.E 点的电势与 C 点的电势相等
B.UEF 与 UBC 相同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V/m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0V/m
如图所示,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D 是 BC 的中点,A、B、C 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 长为 1 m,电场线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 φA=5 V、φB=-5 V、φC=15 V,由此可以判断( )
场强的方向由 C 指向 B
场强的方向垂直 AD 连线斜向上
场强的大小为 10 V/m
场强的大小为V/m
如图所示,MPQO 为有界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 E,ACB 为光滑固定的半圆形轨道,轨道半
径为 R,A、B 为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AC 为圆弧.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从 A 点正
上方高为 H 处由静止释放,并从 A 点沿切线进入半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能量损失,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球一定能从 B 点离开轨道
小球在 AC 部分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小球能从 B 点离开,上升的高度一定等于 H
小球到达 C 点的速度可能为零
6.(多选)如图所示,A、B、C 是匀强电场中平行于电场线的某一平面上的三个点,各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5 V,φB=2 V,φC=3 V,H、F 三等分 AB,G 为 AC 的中点,在下列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电场强度方向的是( )
B. C. D.
7.(多选)如图所示,图中五点均在匀强电场中,它们刚好是一个圆的四个等分点和圆心.已知电场线与圆所在平面平行.下列有关圆心 O 和等分点 a 的电势、电场强度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 点的电势为 6 V
B.a 点的电势为-2 V
C.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 a 点
D.O 点的场强方向指向电势为 2 V 的点
8.(多选)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 2 cm 的等边三角形 ABC,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平面重合,其中 O 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各点电势分别为 φA=2 V,φB=4 V,φC=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点电势为零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00 V/m,方向由 C 指向 A
将电量为 e 的电子由 C 点移到 A 点,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4 eV
将电量为 e 的电子由 O 点移到无穷远,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3 eV
9.(多选)空间某区域存在着电场,电场线在竖直面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小球在该电场中运动,小球经过 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1,方向水平向右,运动至 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2,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夹角为 α,A、B 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均为 H,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由 A 点运动至 B 点,电场力做的功 W=mv - mv -mgH
B.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B=(v -v )
C.带电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增加
D.带电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为mv - mv -mgH
如图所示,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15 V, φB=3 V,φC=-3 V,由此可知 D 点电势 φD= V;若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2 cm,且电场方向与正方形所在平面平行,则场强为 E= V/m.
匀强电场中的三点 A、B、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 1 m,D 为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 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 所在平面,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4 V、6 V 和 2 V.设场强大小为 E, 一电量为 1×10 -6C 的正电荷从 D 点移到 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W 为 J.并做出经过 A 点的电场线,保留作图痕迹.
下图中 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φA=15 V,φB
=3 V,φC=-3 V,求:
AC 的三等分点 F 点电势 φF;
D 点电势 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