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提升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提升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12 18: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提升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响度太小了
C.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3.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快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4.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5.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6.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而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000OHz
B.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20Hz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D.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7.秋高九月,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故里举行了“建国70周年”快闪庆典活动。场面壮观,人山人海,红旗飘扬,人们齐声欢唱《我和我的祖国》,这是对国民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唱的是一位小姑娘,并由小提琴伴奏,随后是四位资深本土歌手领唱。人们能够区分小姑娘、小提琴和歌手的声音是根据(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以下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自然界大象的“声音”交流
B.原野上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去除结石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
9.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举行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音乐晚会。关于音乐晚会上各种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钢琴声和二胡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D.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区分的
10.关于声现象,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次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D.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大于人说话声音的传播速度
11.夏季,我市诸葛亮广场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340m/s不变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一定相同
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13.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工厂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4.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减少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同时说明声音具有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功能。医院里禁止喧哗,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5.学习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由于空气柱的振动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声音的音调变______(选填“高”或“低”);将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后的波形图,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16.一同学向着远处的高山大喊一声,声音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约2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高山大约______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也能传播声音(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18.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9.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________,朗读声被我们听到,(选填“需要”或“不需要”)________经介质传播;不改变音量大小,当复读机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简答题
20.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地敲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仔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叩诊时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21.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3—4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___
(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____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2—8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声音的道理.____________
22.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请你解释这是为什么?
23.下列各种声音:①音乐会里的钢琴声;②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③午休时,隔壁传来的唱歌声;④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以上属于噪声的有哪些 为什么属于噪声
24.一位同学敲击一根注满水的钢管的一端,站在钢管另一瑞的同学能听到几声响?为什么?
25.静静的考场中,我们能听到自己书写的声音.现在,将你的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写字,你听到的书写声有什么不同吗?写下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D.敲击水瓶琴、吹着的哨子都因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D不符合题意;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立体声收音机关闭,振动停止,不能发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A.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
B.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小了,故B错误;
C.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次声波在海水中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时,杯子振动的频率改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频率不同,所以,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则钢尺振动的频率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所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改变,但音调不变,故C符合题意;
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能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射击时戴耳罩能阻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故选B。
7.C
【详解】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区分小姑娘、小提琴和歌手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自然界大象的“声音”交流,接收信息,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原野上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去除结石,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声是小提琴的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故B正确;
C.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够区分钢琴声和二胡声,就是通过音色辨别的,故C错误;
D.“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次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种类有关,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人说话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的乐器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在相同温度下,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同种介质中,介质的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即20Hz——20000Hz,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的种类不同,声速不同,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但是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即声音的强弱,故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响度 信息 声源
【详解】
[1][2]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说明声音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听诊器的橡皮管传送到耳朵,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了声音响度。
[3]禁止喧哗即不让大声说话或嚷嚷,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高 乙
【详解】
[1]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时,管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时的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
[2]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所以响度大的是乙。
16.声波 340
【详解】
[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2]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
由速度公式可得同学到高山的距离为
17.振动 由高变低 固体
【详解】
(1)[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2)[2]图中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瓶子和水的振动,水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水柱最短,所以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低,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3)[3]用手指轻叩课桌,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此时声音靠空气传播;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是靠固体传播的,第一次听不到声音,第二次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8.振动 大于
【详解】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9.振动 需要 不变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朗读声被我们听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音量就是指声音的响度,当复读机快放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20.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解析】
【详解】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21.瓶中的空气柱振动 5只小瓶中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 用用手指堵住的笛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详解】
(1)用嘴对着五只瓶口吹气,五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2)每只瓶子产生的声音不一样,因空气柱长短不一样,故振动频率不一样,所以音调不一样;(3)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用手指堵住的底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样就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点睛: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空气柱会振动而发声,由于每个瓶子的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笛子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②空气柱越长,产生声音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22.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蝙蝠的飞行是靠它发出超声波的回声进行定位,所以,虽然蝙蝠没有眼睛,它仍可以自由飞翔。
【解析】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蝙蝠的飞行是靠它发出超声波的回声进行定位,所以,蝙蝠在黑暗中也能自由地飞翔。
23.③属于噪声, 因为该声音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
【解析】
解答::①音乐会里的钢琴声; ;④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使人听起来心情愉悦,是一种享受,所以不属于噪声;;②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不属于噪声;③午休时,隔壁传来的唱歌声影响邻居的生活、休息,属于噪声
24.三次;见解析
【详解】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一般情况是: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一根充满水的钢管中,钢传播声音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25.听到的书写声比原来响的多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详解】
耳朵贴在桌面上,声音通过桌子传给人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我们能听到自己书写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在空气中就会损失一部分;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所以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书写比原来响.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