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2 14: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2.. 下列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A. 春天,草木上的露珠 B. 夏天,池塘水变干 C. 秋天,地面上霜 D. 冬天,冰凉衣服变干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4.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5.. 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
A. 凝固现象且吸热 B. 凝固现象且放热 C. 凝华现象且放热 D. 凝华现象且吸热
6..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7.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后,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凝固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C. 露珠的形成 D.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
9..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到了,积雪消融 B.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 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10..将冰块放进外壁干燥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易拉罐外壁出现了白霜.白霜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凝华 C. 液化 D. 升华
11..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12..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C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华
1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 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 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二、填空题
14.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15.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_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解答题
16.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草地上的霜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湖水结冰,水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2.【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春天,草木上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错误;
B、夏天,池塘水变干是液态的水汽化(蒸发)为水蒸气;故B错误;
C、秋天,地面上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选B.
【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它需要放热
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故选C.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6.【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固体冰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故选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7.【答案】 B
【解析】【解答】将干冰撒在云层里,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会熔化为小水滴,实现人工降雨.
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8.【答案】 B
【解析】【解答】
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樟脑片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了气态,故B正确;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升华是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结合选项中物态的变化可逐一做出判断.
9.【答案】 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解答】A、积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B
【解析】【解答】往冰上撒盐,使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故选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1.【答案】 C
【解析】【解答】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属于熔化;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属于汽化;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属于凝华;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属于凝固。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2.【答案】 A
【解析】【解答】冰雕变小只能是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A对;
气温在-10°C以下,冰不会熔化,所以B错;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冰是固态物质,所以不可能是汽化,C错;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冰本身已是固态,不可能再凝华,D错。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升华的特点,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13.【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金属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金属蒸汽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遇到低温的镜头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故选C。
二、填空题
14.【答案】 凝固;凝华;放出
【解析】【分析】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在低温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冰箱中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放出.
15.【答案】 凝固;凝华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解:(1)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三、解答题
16.【答案】 解: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下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在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设计升华吸热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即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