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58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58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怀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散发:不束冠,意思是不做官。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峨眉山月歌》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2、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首入长安时期(725-742)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峨眉山月歌》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2、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首入长安时期(725-742)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峨眉山月歌》
①结交了许多好友,道士司马承祯、孟浩然、王昌龄等
②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入长安,隐于终南山。
诗风: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
1、蜀中时期 (705--724)
读书、习剑、任侠、隐居、学道、漫游。
2、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首入长安时期(725-742)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峨眉山月歌》
①结交了许多好友,道士司马承祯、孟浩然、王昌龄等
②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入长安,隐于终南山。
《长干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诗风:豪放飘逸
3、二入长安时期 (742-744)
天宝元年(742)再入长安。
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 为翰林供奉。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诗仙——李白
3、二入长安时期 (742-744)
天宝元年(742)再入长安。
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 为翰林供奉。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贺知章称之“谪仙人”
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仙——李白
代表作:
《行路难》(三首)、《蜀道难》、《月下独酌》(四首)
3、二入长安时期 (742-744)
天宝元年(742)再入长安。
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 为翰林供奉。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诗仙——李白
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诗仙——李白
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天宝三载(744)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洛阳、梁园、兖州等地,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载至十二载,北上幽燕。之后,又往来于宣城、金陵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诗仙——李白
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天宝三载(744)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洛阳、梁园、兖州等地,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载至十二载,北上幽燕。之后,又往来于宣城、金陵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代表作:《将进酒》、《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
诗仙——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仙——李白
诗歌品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着屐登山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幽深恐怖
着屐登山
黄昏山景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幽深恐怖
着屐登山
黄昏山景
洞天仙境
入梦缘由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幽深恐怖
着屐登山
黄昏山景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2、对比: 突出天姥山之雄伟;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2、对比: 突出天姥山之雄伟;
3、夸张:突出作者对一览天姥景胜的迫切心情;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2、对比: 突出天姥山之雄伟;
3、夸张:突出作者对一览天姥景胜的迫切心情;
4、想象:瑰丽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景色壮丽,异彩缤纷的天姥山;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2、对比: 突出天姥山之雄伟;
3、夸张:突出作者对一览天姥景胜的迫切心情;
4、想象:瑰丽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景色壮丽,异彩缤纷的天姥山;
5、用典:借用谢公的典故,意蕴隽永;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找出并分析效果。
1、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2、对比: 突出天姥山之雄伟;
3、夸张:突出作者对一览天姥景胜的迫切心情;
4、想象:瑰丽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景色壮丽,异彩缤纷的天姥山;
5、用典:借用谢公的典故,意蕴隽永;
6、直抒胸臆:直言对权贵的不满,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