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比较阅读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21: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比较阅读试题
爱莲说(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秋兰赋》: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①,复氤氲而绕鼻②。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③,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棖④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⑤,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⑥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⑦帘而三嗅。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⑧。露以冷而未唏,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⑨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选自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注释:①萧曼:高远的样子。袭裾:熏染衣襟。裾:衣服的前襟。②氤氲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0%A4%E6%B0%B2" \t "_blank ):气流动荡弥漫。③陔(gǎi):田埂。④枨(chéng):触动。⑤舁(yú):抬。萧斋:书斋的别称。⑥党:亲朋相伴。⑦褰(qiān):撩起,用手提起。⑧含章贞吉:内涵文采,中心纯正。⑨商飙:秋风。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共2处。(2分)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濯清涟而不妖 (妖艳)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 披条数萼 (覆盖) D 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还,仍然)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②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译文:
4.两文中莲花和兰花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5.两文异曲同工,都是借花寓人,咏物抒怀,请说说两文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4分)
参考答案: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要根据句子整体意思来划分,主谓之间要停顿,本题中“之”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后面要停顿。所以在“予”、“之”后面划分节奏。
3.C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披”一词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出现过,“到则披草而坐”,意为“分开,拨开”。本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分开枝条细数花朵。
3.①(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②但是开得不是时候,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
【解析】“鲜”“闻”各1分; “非”和“宁不”各1分
4.甲文莲花:出淤泥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乙文兰花:暗香袭人,晚景后凋,含章贞吉。(或者幽香怡人,不以艳色媚世,清幽高洁、凌寒独秀)品质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叙写对象的品质,一般隐含在文章中,可以通过作者对它们的描写、抒情来发现。如甲文对莲花进行直接描写的句子是首段的最后一句:“予独爱莲之出……不可亵玩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出淤泥而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等即可概括出莲花的品质。乙文对兰花赞美的内容集中体现在第二段末尾部分,以关键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唏,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为纲,从中提炼出能表现其品质特征的关键词: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香淡味逸(即暗香袭人)。从首段第一句“百草逝”、“有香兮林中至”可知兰花开在百草凋谢后,幽香怡人,“开非其时,宁不知寒?”则点明兰花“清幽高洁、凌寒独秀”的品质。
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不流世俗,洁身自爱,清高自持的高尚情怀。(一点2分,两点以上给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主旨的理解,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题目已有暗示,是借花喻人,从对莲花、兰花的外在形象的具体描写中,可以得知作者将自己高洁的品质寄托在莲花、兰花美丽的外形中,借赞花来抒己怀。如甲文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又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作者欲借此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自持。乙文写作者将兰花“置之明窗”,到“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点明作者对兰花的百般爱惜,而后赞美兰花“晚景后凋,含章贞吉。”可推知作者如此赞咏兰花、珍爱兰花,是藉此表明自己要像兰花那样,洁身自爱,坚持“晚景后凋”(自己独特的开放时间、状态,也就是不流世俗),坚持“含章贞吉”(保持高洁)的情怀。
【参考译文】
秋林空寂,百草凋衰,似有幽香从林中传来。这香味既像围着衣襟在弥漫,又不时缭绕于鼻端。虽然若断若续地似来自远处,却和悦温馨,沁人心脾,香味独特。我心中很诧异,这是兰花的芳香,但是开得不是时候,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
于是顺着地埂去寻找,沿着兰花池,拨开叶片,仔细地数那正开或尚未开的花朵。果然那兰花好似开口说话了,说我在这里。一看已经谢了差不多一半,整个枝条还挺着。像是眼含泪水有所期待,采摘者虽然来迟,却也使自己心中高兴。若不是因为风吹香动,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于是把兰花拾进书斋,放在明亮的窗前,朝夕为伴。担心它薄叶难禁秋霜,发茎又少形体孤单,加上风吹日晒,可能会受不了而生病。于是又把这兰花放在饰玉的几案上,用绣金的屏风围盖。经常利用进出的一些暇余,掀起围盖来再三嗅花香。谁知这七朵花连续开了竞有一百日,开到后来,仍然精神内敛,不稍松懈。露因为冷而未晾干,花茎劲韧难于摧折,花瓣敛聚花期很长,香味虽淡却逸向四方。秋风虽在为它减却仪容,冷月却为它增添光彩。留下最艰贞一朵花,慰藉那大半生的萧条。
爱莲说(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李树》: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娇!”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枝 虽 枯 而 子 仍 不 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
③ 未闻稍易其色 ④ 逾三十年始老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②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 译文:
4.两文分别赞扬了哪两种植物的什么品质?(4分)
5.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枝虽枯/而子仍不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朗读停顿,根据句子意思来划分,“而”表示转折,“枝虽枯”与“子仍不细”在意思上有转折,故在“而”前停顿。
2.①多,众 ②更加 ③改变 ④同“缁”,变黑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易”有交换,替代,更改等意思,根据原文可知“更改,改变”更适合,在今天的成语“移风易俗”中也保留了古义“改变”。“逾”在这里是“超过”的意思,这个用法在初中课文《送东阳马生序》里出现过。“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一句中“逾约”就是超过约定的期限。
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像仙境中的李树一样盘根错节,就可以同有灵性的椿树的寿命相比了。
【解析】①句要注意“濯”“妖”两个关键词,②句要注意“若”和“比寿”两个关键词。
4.甲文赞扬了莲的出淤泥不染、不妖艳、挺直、芳香怡人的品质,译文赞扬了李不变色、坚持操守、耐久、甘淡守素、不以色媚人的美好品质。(品质各2分)
【解析】莲的品质自不要说,根据乙文后面的文题可知写的是“李”,“李”的特点是在与“桃”的对比中显现出来的。可从开头、末尾的对比中找到有关关键词语。如开头“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始终一操,涅而不淄”,可推知李不变色、坚持操守。末尾“李树较桃为耐久……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直接赞美了李的甘淡守素、不以色媚人的品质。
5.都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将莲与牡丹、菊进行对比,乙文将桃与李进行对比。都用了拟人手法,将莲和李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格品质。修辞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
【解析】两文的对比都比较明显,乙文对“李”的描写中不吝笔墨进行赞扬,实际是把“李”当成了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精神品格,甲文是经典的咏物抒怀之作。
【参考译文】李花和桃花齐名,都是花中的领袖,但是桃花的颜色可以变化,李花的颜色却不可以改变。“国家治理得好,不改变困顿时的节操,这是真正的强硬;国家治理不好,到死也不改变节操,这也是真正的强硬。”自从有这种花以来,就没听说花的颜色有一点改变,始终如一,严守节操,受到污染也不会变黑,这真是我们李家的成员啊!至于颜色稍有一点变化,冒充是同一宗族,却没被这一家族接受,就给它加上一个字以示区别的,就是郁李。李树比桃树更能耐久,年过三十才开始变老,即使老得树枝枯萎了,果实仍然很丰满。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又能够甘于淡泊,没有用姿色取媚于人。像仙境中的李树一样盘根错节,就可以同有灵性的椿树的寿命相比了。我想继承它的品质却做不到,只有通过写文章来使这些品质得以长久流传下去了。
爱莲说(三)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7.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2分)
(1)香远益清
(2)陶后鲜有闻
(3)每履之
(4)语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2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4分)



答案:
17.更加;少;踩;告诉(2分)
18.A(2分)
19.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4分)
20.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4分)
【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