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晋文公欲伐卫》:晋文公出,适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曰:“奚①笑 ”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反。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②矣。(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奚:为什么。②鄙:这里指边境。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
2.选出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
B.齐师伐我/引师而反
C.然顾视其妻/元方入门不顾
D.乃下令/公悟其言,乃止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4. 邹忌和公子锄采取的劝说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5.一个国家要安定团结,兴旺发达,需要具备哪些人为因素?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首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方式进行断句。该句翻译成“我是笑/我的邻居曾经送妻子回娘家时的事”。文言文断句一般把主语和谓语划开。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偏爱/私家,即娘家。B项,军队。C项,回头看。D项,于是。
3.(1)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
(2)还没回到晋国,就听说秦国入侵晋国北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如(1)“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的人)”。(2)“至(到达,这里是回到)”“伐(攻打)”“其(指代晋国)”“矣(句末语气词)”。
4.都采取了设喻类比的方法。甲文中邹忌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乙文中的公子锄则故意发笑引起晋文公注意,继而说出邻人的故事以此作比,暗示晋文公欲伐卫,同样有别国对我国虎视眈眈,从而打消了晋文公伐卫的念头。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题干要求看,是比较邹忌和公子锄劝说方法的相似之处。邹忌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委婉第关说齐王;公子锄则用邻人的故事,暗示晋文公欲伐卫,同样有别国对我国虎视眈眈,从而让晋文公取消了伐卫的念头。
5.有善于进谏、忠心爱国的臣子;有虚心纳谏、胸怀宽广的君王。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邹忌进谏,是齐国出现安定昌盛的局面,公子锄关说晋王,使晋国免除一场劫难。由此看来,一个国家要安定团结,兴旺发达,需要有善于进谏、忠心爱国的臣子;齐王和晋文公能俯下身子虚心接受臣子的建议,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安定团结,兴旺发达,需要有虚心纳谏、胸怀宽广的君王。
【参考译文】
晋文公领兵出发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这时仰天大笑,晋文公问:“为什么笑 ” 公子锄说:“我是笑我的邻居啊!当他送妻子回娘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采桑的妇女,高兴地去和采桑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勾引着她。我正是为这件事而发笑呀! ”晋文公听了之后,领悟他所说的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带领着军队回国。还没回到晋国,就听说秦国入侵晋国北方。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③!’”(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监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B%91%E6%B2%B3" \t "_blank )侯:监河的官。②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③波臣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3%A2%E8%87%A3" \t "_blank ):水官。④肆:店铺。
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
2.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1)朝服衣冠 ( )(2)王之蔽甚矣( )
(3)周顾视( ) (4)君乃言此(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C.面对庄周的贫穷,临河候是不想借给他银两,借口推辞罢了。
D.庄周借“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言行。
5.两篇文章在说理方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案】
1.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首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方式进行断句。该句翻译成“好,我将要收到领地的租金,到时借给你三百金子,可以吗?”。
2.(1)穿戴(2)因受蒙蔽而不明(3)回头看(4)竟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通假字等特殊词。同时还要注意联系学过的课文。如(1)名词用如动词,“穿戴”。(2)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3)可以迁移到“元方入门而不顾(回头看)”。(4)可以迁移到“乃(竟然)不知有汉”。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如(1)“美(认为……美)”“私(偏爱)”。(2)“我东海之波臣也”是判断句,“君(对对方敬称,译作‘你’)” “活(使动用法,译作‘使……活’)”。
4.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在哪个内容的理解。D项,“间”是偶尔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
5.都采用了类比(设喻)的说理方法。甲文中,邹忌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 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乙文中,因为监河侯说等收了租金再借钱给庄周,不能解庄周的燃眉之急。庄周借助远水救不了近“鱼”的“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题干要求看,是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邹忌由自己的家事联想到国事,庄周借“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的行为。答题时,先指出两文的相同点,再分析两文内容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前往监河侯处借粮。监河侯说:“好,我将要收到领地的租金,到时借给你三百金子,可以吗?”庄子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在半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路上)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 我说,‘好,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铺里去找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3、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治 国 犹 如 栽 树 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5、【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D项,穷兵黩武,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黩,是轻率、过度使用之意。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虽欲言(虽,连词,表假设关系,应理解为“即使”“纵然”。)
3、【答案】夫治国犹如栽树 / 本根不摇 / 则枝叶茂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言习惯,这句话的停顿为: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答案】(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要注意“谤讥”“闻”“夙夜”“清净”的解释。
5、【答案】【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答案:【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答:
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各得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