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8: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难点: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故事收集
新课导入:
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朝代导入新课,提问: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学生回答:夏,然后是商,西周。西周之后是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东周的历史,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由此引出本节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意图:通过对朝代的复习让学生巩固朝代的顺序,朝代的顺序是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应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一知识点。
讲授新课:
教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从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
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完成自主预习案(红色部分为答案):
学生完成预习后提问8个学生完成自主预习案的问题。
意图:通过课文的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再由自主预习案的问题,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预习更有目的性。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设问: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铁制农具和牛耕)
教师向学生讲述人类使用工具的发展: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
设问:铁农具有哪些优势?(让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如铁比较坚硬,耐用等)
教师:铁农具比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比较坚固,耐用,锋利,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过渡:春秋时期除了铁农具的使用,还有哪项技术的使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展示两幅牛耕的图片:
教师:牛耕技术是农业技术的一大飞跃,它的意义在于: 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从使用人力到畜力的飞跃,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劳作的效率 ,牛耕使耕作更为精细,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可以大面积开垦荒地,提高产量。
意图:让学生懂得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过渡: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业的繁荣,在商品交换的市场开始使用金属货币,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西周时期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由此过渡到第二子目王室衰微。
二、王室衰微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周王势力变化表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圆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圆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设问:王室衰微有那些表现?(让学生从土地、兵力、财力等方面分析)
教师:(1)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辅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也是初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过渡: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自此引出第三目的内容:诸侯争霸。
三、诸侯争霸
教师:春秋时期十几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经过一番争斗之后产生了五位公认的霸主,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设问:你们知道春秋五霸是指那几位霸主吗?第一位称霸的又是谁?(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春秋五霸的名字)
春秋五霸:齐桓公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841 / 5530360.htm" \t "_blank )、宋襄公 ( http: / / baike. / view / 2880.htm" \t "_blank )、晋文公 ( http: / / baike. / view / 2852.htm" \t "_blank )、秦穆公 ( http: / / baike. / view / 2863.htm" \t "_blank )、楚庄王
意图:通过两个小问题的设置,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就能轻松回答,比较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的。
多媒体放映齐桓公称霸的视频,视频中还会介绍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课本知识归纳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生发言后多媒体展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经济: 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政治: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外交:顺应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
教师讲解完齐桓公的史实再播放晋文公称霸的视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意图: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霸主和晋文公是两个是春秋时期无可争议的霸主,通过两小视频让学生对他们有更详细的认识,更多的了解当时的史实。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板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经济的发展(铁器,牛耕)

分封制破坏(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齐桓公等)

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新旧制度交替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气氛也比较轻松愉悦。不足之处在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回答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答案也不够具体,接下来的课程学习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