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项练习--专题01:世界古代史(第一、二单元)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精编试卷(全国通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题专项练习--专题01:世界古代史(第一、二单元)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精编试卷(全国通用)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掌握考点,把握考向,浓缩知识,准确记忆,夯实基础,拓展思路,全国各地试题,针对考点有效训练,全面验收学习效果
专题01 世界古代史(第一、二单元)
1.之所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因为
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②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
③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
④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
①②③元
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的说法正确,①符合题意;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故“由于修建了金字塔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的说法不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的说法正确,③符合题意;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说法是正确的,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2、通过“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中国
【答案】C
【解析】
考查点:古巴比伦。解题思路:紧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能确定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因为“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古巴比伦王国源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楔形文字。故C符合题意;古埃及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排除A;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是种姓制度和佛教,排除B;古代中国的古老文字是甲骨文,排除D。故选C。
3.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与“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可知,发祥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佛教等古代文明,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所以D项符合题意;两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成果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尼罗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成果有金字塔等,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黄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成果有青铜器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4.与如图建筑属于同一地区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楔形文字
太阳历
种姓制度
D.基督教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金字塔。太阳历是古埃及在天文学上的重大贡献,因此B正确;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A错误;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C错误;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D错误。综上故选B。
5、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两河流域,图片中《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而闻名成果,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C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古印度是位于印度河和恒河的文明古国,排除B;四羊方尊是古中国的文明成果,中国是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古国,排除D。故选C。
6.《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2018年)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A.《商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可知,歌词中的内容与《汉谟拉比法典》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7.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中国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位由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所以,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古印度,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下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应该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  )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9.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第282条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割下他的耳朵,这说明该法典维护的是
A.奴隶的利益
B.外邦人的利益
C.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妇女的利益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10.法老们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力的终结,所以在死后让人用香料等药物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将尸体(木乃伊)和食物及其他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中。这些巨大的陵墓矗立于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法老”可知,法老是埃及的国王,材料中的法老的陵墓是埃及的古代文明建筑金字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是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B项指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C项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发源地;D项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发源地。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和发源地。根据法老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指的是埃及,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由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11.下侧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该宗教从印度往外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给出的是佛教传播示意图。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A符合题意;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B排除;道教诞生于中国,C排除;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D排除。故此题选择A。
12.如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尼罗河流域,因此,该图反映的是古埃及文明,B项符合题意;而古巴比伦文明主要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印度文明主要有种姓制度和佛教、阿拉伯数字等,古代中国文明主要有分封制和长城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答案】C
【详解】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题文材料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C。
14.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图的古代文明遗迹出现在
A.尼罗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遗址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象征。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尼罗河流域,A项符合题意;中国属于黄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属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属于印度河流域。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叫“瓦尔那”,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哪一文明的社会状况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6.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生产于古印度;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反映了古印度社会弊端,③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④排除。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石碑”,联系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被刻写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符合题意。胡夫是埃及的国王,建有胡夫金字塔。A项不合题意;伯里克里时期,古典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B项不合题意;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8.“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 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高于王权
【答案】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可知,教权高于王权,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是中古西欧社会的精神领袖,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太阳、月亮”是解题的关键,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
19.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约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就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印度是在约公元前2500年前后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古代巴比伦是在公元前18世纪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古代中国则是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故B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故选B。
21.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B.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答案】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2、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某同学所作的以下示意图,反映了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B.罗马元老院的产生过程
C.希腊城邦的同盟体制
D.罗马帝国政权运行机制
【答案】A
【解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公民有权決定和管理国家大事,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各级官职。由材料“各地公民抽签主席团”“主席召集公民大会” 可知反映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故A符合题意;在古罗马时,元老院是兼有立法权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最初是氏族长者会议,罗马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故排除BD;材料没有反映希腊城邦的关系,排除C。故选A。
23.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
【解答】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这个“黄金时期”是在公元2世纪。
故选:D。
24.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法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意在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其中罗马法的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和发展;罗马法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的。它的设立对于整个世界的法律设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其中ABD三个选项于题意不符,不选。
25、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A.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B.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C.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答案】C
【解析】被亚历山大征服的地区文化出现了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故正确选项为C项。A选项,希腊文化的优越性在题目中有所体现但是和”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不符,不能完整的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B选项和D选项表述具有片面性,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6.《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这说明公民大会( )
A.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B.保证全体居民的权益
C.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拥有雅典最高司法权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公民大会……决定任何内部问题”可知,这体现出公民大会是决策机构,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故A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民主政治,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外邦人、妇女等排斥在外,故B不符合题意;“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这种说法太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大会是决策机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权 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
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 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
【答案】A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决策机构,而且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依据公民大会与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可以得出雅典已具备了分权政治的雏形,D的表述符合史实;雅典城邦公民具有选举权,A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A。
28.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性主人、一名女性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成年男性奴隶、一名成年女性奴隶。具有选举权的合法公民每人可投一票。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B.2票
C.3票
D.4票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但享有民主权利,具有选举权的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力。因此,题干雅典的家庭只有成年男性主人可以投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9.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马可·波罗行纪》 D.《神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古代的科技与思想文化,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古代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指的是《荷马史诗》,因为《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故答案选A。
30.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逐渐形成了“欧洲模式”,在世界上其他文化中也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欧洲文明’的源头”,可知与古希腊文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明,人们常称之为蓝色海洋文明,其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而具备这一特点的海洋文明,最早出现在希腊半岛;古希腊地形多山,易形成小国寡民的社会,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所以工商业发达,较早产生民主思想;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开创了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先河。因此“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不符合题意。故选C。
3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A
【详解】
由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中只能导致个人主义说法绝对,排除;民主制度的根源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说法绝对,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A。
32.“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但是使欧洲积累了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题文材料“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反映了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黑人劳动力是在美洲,B是错误的。奴隶贸易是在新航路的开辟后,C是错误的。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是错误的,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还有殖民掠夺等途径。D是错误的。故选A。
33.如图漫画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公民大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关,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4.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答案】D
【解析】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故A不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题意;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读书笔记的“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在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通过分析读书笔记的“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认识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35.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已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故A符合题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与题干的“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6.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A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故A项符合题意;B.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前336年~前323年,C.波斯帝国存在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D.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95年—1453年。可见,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
37.西方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英国近代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的宏伟指的是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B.希腊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C.希腊的辉煌指的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利
D.希腊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答案】D
【详解】
西方人之所以会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我们都是希腊人”之类的话,主要是因为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治于古代希腊,也就是说希腊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故答案选D。
38.公元前5世纪末期,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曾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保民官的否决权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公元前5世纪末期,《十二铜表法》已经制定,故罗马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的依据是《十二铜表法》。故B符合题意;未成文的习惯法不能作为法官依据,故A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成文法典,故C不符合题意;D明显错误。故选B。
39.下列文明成果不属“古代欧洲文明”主题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选项B图片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亚洲西部,不属于古代欧洲,B项符合题意。选项A图片《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古代希腊属于古代欧洲文明,A项不合题意,选项C图片是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古罗马属于古欧洲文明,C选项不合题意。选项D图片是《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表现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古希腊属于古欧洲文明,D选项不合题意。故正确选项应为B。
40.下图为北京某中学矗立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铜像。他们两人都是人类思想史上极负盛誉的人物,分别是东方与西方思想智慧的象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苏格拉底则是 时期的思想家
A.罗马共和国 B.马其顿王国
C.古代雅典城邦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属于公元前5—公元前6世纪的人;孔子和苏格拉底属于同一时期的人,故他是古代雅典城邦时期的思想家,故C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