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

文档属性

名称 20俗世奇人(泥人张、好嘴杨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7 22: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1、赏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4、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学习古人高尚的志趣。
【学习难点】
1、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预习形成】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________ 》,中篇小说《__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2、朗读指导:读出声调、语气,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刷浆( )
一瞅( ) 发怔( ) 褒贬( ) 发怵( )
戳( ) 瓢( ) 难堪( ) 抠( )
4、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
擅长:
阔绰:
天衣无缝:
大名鼎鼎:
5、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标注在课本上)
6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
7、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请写在下面。
【合作展示】
奇——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一、见识人物之奇
(一)、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二)、分析“杨七、杨巴”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用自己的话概括杨七、杨巴究竟“奇”在何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二、领略情节之奇
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
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
仔细品味。
2、《好嘴杨巴》在开头部分用三个段落来描写杨七的“绝活”,有何作用?
三、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
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评析。(提示: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 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等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戳”字好在哪?)
  
4、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5、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
(请赏析本句 )
6、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赏析本段在内容上的作用)
7、在《泥人张》中说技艺靠“手”,而在《好嘴杨巴》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
8、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四、讲一讲\写一写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 让同学们听听。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有个性人物,我们要注意观察,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能表现其个性的小事,还应该去尝试着抓住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对他们进行描写。如果我们学会了去发现人物的个性美,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了。来,试试写写我们身边的人,写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