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该选项填入下表对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 )
A.民族主义内容 B.民主主义内容
C.民权主义内容 D.民生主义内容
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
A.完全脱离中国实际国情 B.与维新派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3.右图原画载于1908年的《戊申全年画报》,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
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这幅漫画说明( )
A.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技术大量引进
B.近代青年敲响了晚清王朝的丧钟
C.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观念广泛传播
D.辛亥革命之前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5.右表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第二十章
(一) 武昌起义
(二) 清帝退位
(三) 历史意义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C.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它是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的
7.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
命 (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8.下面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照搬了英国政治体制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9.1912年,中国开始采用民国纪年法。下列事件发生时没有采用民国纪年法的是 ( )
①武昌起义 ②五四运动 ③成立同盟会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都 南京
B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C 国旗 五星红旗
D 纪年法 民国纪年法,改用公历
13.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4.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世凯,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材料说明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
A.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 B.列强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内部分化 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1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道:“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16.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17.1919年5月5日的《申报》新闻:“北京电: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曹、陆、章’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警察遂逮捕,被捕甚众。经钱派员慰喻,尚相持未散。东交民巷已戒严。”新闻中的历史事件 ( )
A.开启了我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开始
18.下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1920年创办的刊物,此举意在 ( )
A.向新军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 B.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号召资产阶级构建君主立宪 D.向全社会呼吁实现和平建国
19.“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这段诗词歌颂的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20.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主要革命任务: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B.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锋队和中流砥柱
D.第一次确立以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材料二 孙中山说:“唯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材料三 武昌起义爆发后,北京的王公大臣“狼狈恐惧之状达到了极点,犹如风声鹤唳使其胆寒。上自摄政王,下至小吏旗兵都不知所措,且皆不顾国家之命运如何,唯独担忧自家生命财产之安危,丑态百出,实则悯笑”。《英国画报》评论说,清朝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的原因和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英雄革命”与“国民革命”的区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2分)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材料三回答,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
(4)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文学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集会。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再次涌向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经过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有了新觉醒,围绕如何“改良社会”涌现出各种新思潮,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主要的思想潮流,对境内广大知识青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这一时期,境内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深入工人群众的过程中,在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实际斗争中,不断地砥砺自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
(1)材料一体现了五四运动中学生怎样的精神 这些精神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2分)
(3)新时代也需要弘扬五四精神,请从自身出发,说说你能为此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1分)
24.(6分)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二
上海 李达、李汉俊 广州 陈公博
北京 张国焘、刘仁静 旅日 周佛海
长沙 毛泽东、何叔衡 陈独秀委派 包惠僧
武昌 董必武、陈潭秋 共产国际 马林、尼科尔斯基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材料三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
(1)材料一宣传的是什么思想 最先在我国系统地介绍该思想的人是谁 (2分)
(2)材料二表格中这些人物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会聚在一起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一大提出的党的目标。(1分)
(4)简要说出材料一、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1分)
答案
1.D 2.D 3.D 4.B 5.A 6.D 7.B 8.A 9.C 10.D 11.B 12.C 13.A 14.B 15.C 16.C 17.B 18.B 19.D 20.B
21.(1)原因:中法、中日战役的失败使中国人受到教训(或民族危机加深)。目的:变法自强(或救亡图存)。
(2)英雄革命:推翻民族压迫。国民革命:除了推翻民族压迫,还要变革国体民生;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2.(1)因素:君主专制(或专制政体)。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民主与科学。
(4)开启民智、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1)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等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所叙述的事情应可实践、有操作性、有意义,如设计一期关于五四爱国运动主题的黑板报等。
24.评分说明: 题目观点明确,短文紧扣人物活动与所处时代的关系(2分);史实运用正确(2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2分);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25.(1)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2)中共一大代表。因筹建中国共产党而聚在一起。
(3)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