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2 19: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 )
A.林则徐奏折 B.林则徐雕像 C.林则徐纪 D.连环画
念邮票 《林则徐》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争赔款太少 B.通商口岸太少
C.清政府不听话 D.鸦片输入受阻
4.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轮船招商局 D.日军在旅顺屠
杀中国居民
5.通州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始建于明代。1860年,清军与英法联军在此地苦战失利,英法联军进占北京城。与这一战役紧密关联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某历史剧中,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该剧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
A.圆明园是鸦片战争后被英军所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约谈判期间,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表示拒绝。这说明清政府 (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8.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
A.逼迫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2亿两
9.下面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
① (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的统治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0.奕?在一个奏折中提道: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措施中与李鸿章这一认识相关的是 ( )
A.引进武器装备 B.创办民用工业
C.建立近代海军 D.建立新式学堂
12.以下内容共同反映出洋务运动 ( )
★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 ★兴办了第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建立了第一批近代海军: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13.“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这些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致远舰。与此舰沉没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清鉴纲目》写道:“东败于日本,而各国租借港湾之事,又相逼而来,瓜分中国之说,沸腾于中外,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可救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15.右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
A.《海国图志》
B.《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16.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主权丧失、遗患至今”“巨额赔款、口岸设厂”“列强瓜分、山河破碎”,以上三组关键词反映的是 ( )
A.《尼布楚条约》的影响 B.《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
C.《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D.《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17.中国革命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
况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
18.右面为19世纪末出现的部分学会,这些学会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 ( )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蜀学会 成都
A.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 B.开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19.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时期
20.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背景是 (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自然灾害严重
C.清政府围剿义和团 D.八国联军的侵略
21.义和团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 ( )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22.1900年底,列宁在《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对华战争》一文,写道:“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什么引起来的呢 ”引文中“暴动”的原因是 ( )
A.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引起人民不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C.地主强行兼并土地,激起农民起义
D.遭遇自然灾害,农民因饥饿而暴动
23.晚清时期,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与其具体内容对应准确的
是 ( )
A.《天津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北京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马关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D.《辛丑条约》—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2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现在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的人是 ( )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25.对以下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10分)依据材料,进行判断。
材料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语言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变化,从词汇到语法、语言使用,外来词大量增加。其中,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与现代科学进入普通教育,是本时期外来词引进与推广的两个非政治性决定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真正感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通过对邻邦的学习并引进西方科技。20世纪初,日语的许多译名已经成批地进入现代汉语。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有许多是专学医科的,如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留日医科出身。当时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要大大超出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范围。因此,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汉语中逐渐充斥着来自日语的汉字词,以及从日语回流来的汉语词。以此来看,应该说,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日语汉字词是立有大功的。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以下表述能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1)鸦片战争前后,外来词引进与推广得益于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等因素。( )
(2)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真正意识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 ( )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英语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系统。 ( )
(4)20世纪初,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大大低于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范围。 ( )
(5)汉语中的外来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 ( )
27.(14分)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
材料一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序号,1分)
材料二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对中国的危害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① 》 ②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中英《天津条约》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③ 》 ④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辛丑条约》 ⑤
(2)补全上面的表格。随着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材料三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对比表
中国 日本
人口 4亿多 4000万
国土面积 1000多万平方千米 37万多平方千米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军队实力 总计:96万余人。实际参战:20万 总计:24万人。实际参战:17万
财政收入 (1893年)8867万两白银 (1893年)7585万两白银
近代企业 262家 3344家
铁路长度 300千米 3200千米
近代教育 洋务学堂30余所 各类大中小学近3万所
后勤保障 无成熟的兵站体系 完善的兵站物流系统,15万军夫
(3)依据材料三,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6分)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行不行呢 在近代中国,一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合法的途径实现民主化、近代化的主张都不能成功……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有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严重阻力。
首先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是很艰难的……但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就是说,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谈得到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4)在材料四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应如何从沉沦中崛起 (1分)
28.(26分)从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信息进行论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论证观点】
(1)观察右面地图。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组织的军事行动是 和 , 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6分)
(2)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从地图提供的信息中(图名、图例等)找出两项史实证明这一结论。(4分)
【阅读文字,分类挑选,分析原因】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关于救国之策,在当时还有保守与洋务两派思维方式作为选项。保守派……主张②“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任何学习西洋的改革均是“离经叛道”,不宜施行。洋务派……理念是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赞成国家制度也转变为西洋模式。这两种主张,在当时是缙绅士大夫(官员和读书人)的主要思想,持维新改革理念的人反而不占多数。是以,光绪与康、梁无法转移庞大的缙绅力量支持维新运动,各省督抚在慈禧反扑时大多不声援光绪,当是因为他们大多只是持洋务派的观点,还不能接受维新之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3)为了了解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事迹,某同学阅读了相关书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8分)
派别 言论(填写序号即可) 主张
保守派 反对向西方学习
洋务派 ③
维新派
(4)依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阅读图表,分析图表,概括总结】
福州船政学堂课程设置(部分)
前学堂制造专业 后学堂驾驶专业 后学堂管轮专业
外文 法文 英文 英文
基础理论课 算术、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等 算术、几何、代数、直线和球面三角等 算术、几何、代数、三角、物理等
专业实践课 蒸汽机的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 蒸汽机安装调试、仪表功能与使用、操纵轮机规则等
除上述“西学”课程之外,学堂每日还要讲读《圣谕广训》《孝经》。由此可以看出,学堂不仅注重“西学”的传授,而且重视“中学”的教育。
——摘编自纪录片《船政学堂》
(5)依据表格材料,概括福州船政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4分)
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与运用。题目界定了一手史料是“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解题时把四个选项分别对应定义,只有A符合定义,故选A。
2.A 3.B 4.B 5.B 6.D 7.B
8.C [解析] 本题考查沙俄侵略中国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9.D 10.C
11.B [解析] 材料中李鸿章强调国家必先富,才能强大,且“尤必富在民生”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这符合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求富”口号,即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2.C 13.C 14.B 15.B 16.D 17.B 18.C 19.B
20.A
21.C [解析] 从题干“大清一统靖江山”可以看出,义和团并没有主张推翻清政府,仍对它抱有幻想。故选C。
22.B 23.D
2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由此可知,1902年王老德不可能住在东交民巷,所以A符合题意。
25.D [解析] 示意图中的三个条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环节。《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26.(1)√ (2)√ (3)○ (4)× (5)×
27.(1)①③②。
(2)①南京条约 ②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③马关条约 ④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⑤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文化教育落后、军事落后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先实现民族独立,再实现近代化。
28.(1)北伐 西征 西征
(2)史实: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逼近天津,引起清政府的恐慌;等等。(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3)
派别 言论(填写序号即可) 主张

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强兵富国;但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① 学习西方,谋求制度变革
(4)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支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5)理论与实践并重;“中学”与“西学”并重;学习西方科技;保留了儒学内容。(写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