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1、龟虽寿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扫荡袁绍之子袁熙、袁尚残余势力。八月登白狼山,与敌相遇,大败乌桓,次年正月回邺,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这首诗正是归途所做,描写河朔一带的景物和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过故人庄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xuān)面场圃(pǔ),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9)。 老友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外绿树环绕,青山在村子周围横卧着。
打开面对打谷场和菜园的窗子,一边拿着酒杯对饮一边畅谈今年庄稼的收成。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来饮酒欣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演化成语 :
万籁俱寂; 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俱:都;全。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贵州以西!夜雨寄北
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
(晚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边写下一曲新词,
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
(我坐着),看那夕阳西下,突然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
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
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
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的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
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