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致云雀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国浪漫派诗人、政论作家、改革家。被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出生于英国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卢梭、葛德文等人的影响。大力提倡无神论,反对专制。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因发表短篇《无神论之必然》而被校方开除。后投身爱尔兰的民族独立斗争,发表了《告爱尔兰人民书》,最后低价发行(5便士),旨在唤起爱尔兰穷苦人民内心的觉醒。此举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迫害,后来被迫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在欧洲期间,与拜伦、济慈等人来往。1822年,诗人与友人出海,遭遇风暴罹(lí)难。其时是在30岁生日前昔。他的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作者简介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泰坦一族的神明之一,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偷取了火种,让人类学会了用火,因此被囚禁,终日被秃鹰啄食心脏。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
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
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
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
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写作背景
圈地运动现象最早出现在12世纪,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分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晨曦(xī) 霓(ní)虹 醇(chún)酒
摈(bìn)弃 酣(hān)畅淋漓
甘霖(lín) 闺(ɡuī)阁 鲁莽(mǎnɡ)倦怠(dài) 憎(zēnɡ)恨 鄙(bǐ)弃
正音
诗歌一共分为几层?各写什么内容?
第一层:(1-2)
第二层:(3-7)
第三层:(8-20)
第四节:(21)
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
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展示云雀的美丽形象
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他将学习云雀,为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朗读 致云雀
你好啊, 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音乐,
不事雕琢的艺术, 倾吐你的衷心。
1
分析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1)内容上
(2)结构上
段解: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为全诗定下诚挚而热情的抒情基调。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向上, 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起,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2
比喻
段解:写出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形象地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
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速的远征。
3
段解:描写云雀飞上晴空,迎接朝阳。
环境描写
用太阳放射的“金色的电光”、晴空里的“霞蔚云蒸”来衬托云雀翱翔天际的英姿。
比喻景物绚烂缛丽。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4
段解:写虽不见云雀其形却能听到其音的美妙。
第3、4节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的动作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
5
6
段解: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显示其歌声力量的伟大。
通感
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之类视觉形
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示例:
1、你笑的真甜。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
清香是嗅觉,歌是听觉,这里用用听觉写嗅觉。
通感
我不知道, 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
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7
这一节是怎样塑造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形象地?
对比 用“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对比,极力赞美云雀的歌声。
通感 用视觉形象来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觉,使云雀的歌声变得具体可感,塑造了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形象。
像一位诗人, 隐身
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8
拟人
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又以“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一句表明云雀感受的细致、想象力的博大。
像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 溢出闺阁之外;
9
比喻
把云雀的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突出云雀给生活带来的甜蜜,排遣了寂寞。
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它的行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
10
比喻
把云雀比作“萤火虫”,表现云雀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
荫蔽着的玫瑰,
遭受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芬菲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11
比喻
把云雀比作“玫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段解:以四个意象揭示云雀的本质,寄寓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晶莹闪烁的草地,
春霖洒落的声息,
雨后苏醒的花蕾,
称得上明快、欢悦,
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你的音乐。
12
正面衬托
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而“称得上明快、欢悦,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你的音乐”有运用正面衬托的手法进一步突出来云雀歌声的音乐之美。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进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13
这一节在诗歌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音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14
“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贫乏”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文艺观?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 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15
这一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景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
你有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
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的身边,
你爱, 却从不知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16
这是云雀歌声甜美内在欢快的内在缘由,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认识。
是醒来或是睡去,
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想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 否则
你的乐曲音流, 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
17
人们总认为一切生灵最大死亡痛苦莫过于失去生命。雪莱认为,在参透了生死的真谛之后,便可达到无所畏惧、无所挂碍的坦荡境地。这种理解,也正是雪莱虽时刻预感死亡临近而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诗人描写云雀对死亡的态度,意在表达什么?
我们瞻前顾后, 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拢,
我们最真挚的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18
写人类的瞻前顾后、庸人自扰,总被苦恼缠绕,更好地衬托了下文云雀的“欢愉”。
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
可是, 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 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 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19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20
“鄙弃尘土 ”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飞向高空的姿态,又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时流行的诗歌理论、评论以及一切庸俗的、反动的政治与社会观念所持的鄙弃态度。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象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21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抒发了雪莱对快乐、光明、自由的深情向往。
主旨
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重点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①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②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③云雀的歌声动听,如同诗人自然清新、优雅大气的作品风格。④云雀所熟知的欢欣,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难点
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我作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我。
(1)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2) 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文本特色
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 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 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 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 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做一做
1、雪莱名言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西风颂(节选)
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