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复习回顾:物态变化
物态有几种?物态变化目前学了几种?
吸热
熔化 汽化
凝固 液化
放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1、讨论问题
在衣柜中的樟脑丸
慢慢就变小了,在这个
过程中属于什么变化?
科学论证:
提示:碘的熔点: 113℃
温水的温度: 80℃
分析:由于温水的温度只有80℃,低于碘的熔点113℃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2、实验结论
给试管中的碘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的典变成了碘蒸汽充满容器。放到凉水中,一会儿,碘蒸汽又变回固态的碘
人工降雨原理
固态的二氧化碳射到云层中,迅速升华,升华吸热,导致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急剧降低,凝结成小冰晶。当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降雨。
提示:人工降雨的前提需要云层中的水蒸气达到一定浓度
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
2、升华吸热
3、实例:
①: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②: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③:用“干冰”制冷(制造烟雾弹,人工降雨)
④:永久的灯泡钨丝会变细
同学们在看电影大闹天宫时,看到天宫云雾缭绕,其实这就是用干冰制造烟雾
二、凝华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3、实例
①北方初冬早晨出现的霜
②北方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窗花
二、凝华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凝华放热
3、实例
①北方初冬早晨出现的霜
②北方冬玻璃窗上出现的窗花
③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
④冬天的雪花
⑤用久的灯泡会变黑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 ,居世界第五位。我国2014年用水总量6094.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00m 左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另外,中国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其中北方9省区,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水少地区;特别是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水资源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 ,居世界第五位。我国2014年用水总量6094.9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00m 左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另外,中国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其中北方9省区,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水少地区;特别是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练习题
1、固体清新剂能发出芬芳的气体,这是( )现象,若固体清新剂在高温下变成了液体,则是( )现象。
2、寒冷的冬天窗上结有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
3、北方寒冷的冬天,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长了“白胡子”,小组讨论,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升华
融化
凝华
内
谈收获
谈收获: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1、知道了物质可以从固态直接变化到气态,也就是升华
2、知道了物质可以从气态直接变化到固态,也就是凝华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应用
1.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2.被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C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
A.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B.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C
D
实践作业
当地水资源调查
分组调查学校或者家庭周围水资源的分布、污染或利用状况,并对水污染的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或节约用水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