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精品课件01--世界古代史第1—2单元(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精品课件01--世界古代史第1—2单元(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3 09: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
期中复习精品课件
课件01--复习范围:第1--2单元
期中复习全能冲刺
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法兰克王国改革)。
两大古代文明类型:东方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访华)。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
复习导入
知识概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知识概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的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课程标准
复习目标
知识点1-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发展 历程
文明 成就 太阳历;象形文字(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制作中发展起来的解剖医学
地位
人类历史上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梳理
含义
象征
代表
意义
评价
法老统治:奴隶制君主专制
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是国王法老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积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消极:是法老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知识点1-2 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
知识梳理
知识点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地
文明成就
发展概况
“美索不达米亚”;新月沃地;伊甸园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阴历: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和阴历;60进位制计数法;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新巴比伦王国修建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知识梳理
制定者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
太阳神
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
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2)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为一大特征
3)商品经济活跃: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作出规定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的成文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知识点2-2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用楔形文字记载;文献内容表明严格保护奴隶主利益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知识梳理
知识点3-1 古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社会 发源地
发展概况
文明成就
哈拉帕、摩亨佐 达罗遗址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佛教;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为代表的梵文史诗
知识梳理
古印度的主要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佛教
种姓制度
梵文史诗
知识点3-1 古印度文明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知识梳理
婆罗门(第一等级)
吠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梵天
知识点3-2 种姓制度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知识梳理
首陀罗 Sudra
吠舍 Vaisya
刹帝利
Ksatriya
婆罗门
Brahman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特权等级(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特点:
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影响及实质?
知识点3-2 种姓制度
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制度
知识梳理
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
(利)
知识点3-2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文明成果,在当时它暂时维护了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这种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弊)
合作探究
时间 诞生地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时间 路线 影响 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唐朝-玄奘西行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公元前6世纪
北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1)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主张“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北传:印度-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适应了当时其他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同时吸引了受压迫的下层民众,因此在印度社会迅速发展,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知识点3-2 种姓制度
知识梳理
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佛教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主张忍耐顺从,也就是放弃了与统治阶级的斗争,这些有利于统治者对广大民众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有的统治阶级后来就把佛教定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知识点3-2 种姓制度
合作探究
知识拓展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位置
发源地
文明成果
共同点 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亚洲西部。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亚洲南部。
印度河流域。
梵文、佛教、阿拉伯数字等。
亚洲东部。
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等。
兴起于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适宜,适合原始农业发展。建立起奴隶制度等。
知识拓展
东方文明
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文明)
以农业为主
古中国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核心素养培养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素养提升
核心素养培养
:比较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和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异同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相同点 创造者 概念 影响 不同点 书写工具
字的外形
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
都是用图形来表示事物或概念。
都影响深远。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写在纸草上,或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用黏土制成的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把文字用芦秆或木棍刻在泥版上
把图形保留到底。
线条由粗到细,形状很像木楔
素养提升
易混易错
(1)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
(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3)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而非第一等级婆罗门。
易混易错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大河文明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奴隶制度
的象征
佛教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小结
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原始农业发展
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课程标准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复习目标
时间
自然环境
概念范围
城邦代表
特点
统治
地位
“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
——英国诗人雪莱
公元前8世纪
多山,各地区间的联系受阻,不便统一—城邦林立
环海、多岛屿,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斯巴达:军事化城邦
“小国寡民”
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知识点4-1 希腊城邦
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源于古代希腊,以商业为主。
知识梳理
02
知识点4-2 雅典的民主政治
奠基 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6世纪,雅典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逐渐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建立了民主政体 高峰 特点 具体表现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
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直接民主。
①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②轮流执政: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④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世界的一个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雅典民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成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人物扫描
解读:他主政时期将奴隶制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史称“伯里克利时代”
相关名言:
(1)“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2)“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多数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人物扫描
背景 过程 结果
影响 积极 消极
在灭掉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建立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崛起,成为军事强国,趁机入侵。
小亚细亚—埃及—回师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疆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范围:地跨欧、亚、非三洲
①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②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知识点4-3 亚历山大帝国
骑在战马上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东征的启示:
(1)暴力冲突客观上能够促进文明间的交流;
(2)和平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暴力冲突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坚持和平交往。
知识梳理
易失分点·辨析正误
【 】1.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是真正的民主社会。
【 】2.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罗马帝国,取得胜利。
解析:1.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所以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很大局限性,不是广泛的民主,雅典称不上是真正的民主社会。
2.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大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大战,亚历山大取得胜利。
×
×
辨析正误
知识点5-1 罗马城邦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兴起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罗马城的象征
知识梳理
罗马共和国 ①建立 ②统治 制度 政权机构 法律 时间 名称
内容 实质 地位 意义
区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509年
奴隶制贵族共和
(1)元老院: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2)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主持日常政务。
(3)公民大会: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4)保民官: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维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知识点5-1 罗马城邦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末,而不是公元前6世纪初。
知识梳理
知识点5-1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③ 扩 张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三次“布匿战争”,罗马灭掉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④ 衰落 背景 在罗马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 斯巴达克起义 发动者 斯巴达克,一名角斗士奴隶。(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
概况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
影响
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知识梳理
知识点5-2 罗马帝国
背景 建立 黄金时期 衰亡 原因 内部
外部
分裂 灭亡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①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
②元老院任命凯撒为终身执政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
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都城,东罗马帝国灭亡。
1.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知识梳理
易失分点·辨析正误
【 】1.2世纪,罗马共和国进入黄金时期,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 】2.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打击下于476年灭亡。
解析:1.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2.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东罗马帝国灭亡于1453年。
×
×
辨析正误
知识点6-1 文学和雕塑
文学
雕塑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每4年举行一次。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因荷马史诗而得名。因此把之一时期的希腊称作"荷马时代"。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掷铁饼者》
知识梳理
知识点6-2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 地区 特点 代表
希腊
罗马
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雅典帕特农神庙。
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帕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大竞技场
(斗兽场或角斗场)
万神庙
解读: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整体和谐统一,反映了雅典人对神的尊崇
知识梳理
知识点6-3 希腊哲学
哲学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之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其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知识梳理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
公元前3世纪中至公元3世纪初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起源
发展
完善
影响:(1)对罗马统治: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2)对后世立法:其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证据、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6-4 罗马法学
知识梳理
蓝本
发展
完善
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
公元后
公元前
古埃及太阳历
凯撒命人编制新历法--儒略历
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格里高利历
知识点6-5 罗马历法
凯撒命人以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 “儒略历”。规定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一天。“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培养
古代东西方文明不同之比较
类别 出现时间 典型代表 地理特征 人口分布 文明特征 政治制度 对后世影响 认识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奴隶制君主专制
人口稀少且分散
人口众多且集中
约公元前3500年
最早约公元前2000年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适宜农耕。
以海洋为中心,海路畅通,耕地有限。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农业发达,自然经济繁荣;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罗马法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至今。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巨大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
素养提升
核心素养培养
(1)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源头,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古希腊著名建筑特色影响至今,帕特农神庙至今仍然是雅典市的地标与旅游胜地。
(3)古希腊哲学是留给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奥林匹克运动会即起源于古希腊。
(4)古罗马人以崇尚法制而闻名于世,古罗马法律也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对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5)古罗马既崇尚建筑的美观,又注重实用性,建筑艺术影响至今。
如何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素养提升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文明的源头
罗马
罗马帝国
继承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小国寡民
雅典、斯巴达
伯里克利改革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十二铜表法》
地中海霸主
黄金时期
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民主
法律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
单元小结
2
地图学史
1.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年—前539年)
项目 具体内容
地图
关键信息  
内容解读
古巴比伦王国、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巴比伦、地中海
(1)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2)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两河流域位于亚洲西部,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识图学史
2
地图学史
2.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项目 具体内容
地图
相关信息  
内容解读
古代罗马、罗马、迦太基、埃及、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布匿战争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统治下,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疆域不断扩大。2世纪时,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东起幼发拉底河,西临大西洋,南抵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亚历山大东征在暴力冲突中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
识图学史
2
3.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项目 具体内容
地图
相关信息  
内容解读  
古代罗马、罗马、迦太基、埃及、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布匿战争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统治下,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疆域不断扩大。2世纪时,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东起幼发拉底河,西临大西洋,南抵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罗马共和国时取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帝国时,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识图学史
1.(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解析】根据材料中“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南征北战,成就了地跨西亚与北非的洲际大帝国,故选A;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古埃及疆域并未扩展到欧洲地区,故排除BCD。
【答案】A
2.(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A.古埃及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答案】D
3.(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中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不能通婚等,A正确;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故选A。
【答案】A
4.(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属于其表现的是
A.建立津贴制度保证公民参政 B.主席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外邦人和妇女获得参政机会 D.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故A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B错误;外邦人和妇女不能参政,故C错误;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故D错误。综上故选A。
【答案】A
5.(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
C.打通了亚欧商贸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解析】根据材料“用最迅速最深人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可知亚历山大的东征,在客观上把希腊的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的文化深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故排除A;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商贸方面的信息,C排除。故选择D。
【答案】D
6.(2021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大师辈出,东西方文化遥相呼应,被称为人类的“轴心时代”。以下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老子 D.孔子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B正确。苏格拉底也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但没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学者,A排除;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但也没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CD排除。故选B。
【答案】B
7.(2021年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A.古巴比伦 B.雅典 C.斯巴达 D.罗马共和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故D符合题意;古巴比伦、雅典、斯巴达与题干的元老院不符,排除ABC。故选D。
【答案】D
8.(2020年贵州黔西南)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解析】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这个“黄金时期”是在公元2世纪。
故选:D。
【答案】D
9.(2020年内蒙古通辽)欧洲人把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作“古典时代”。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贡献在于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解析】在西方文明中,希腊民主政治及罗马法律是非常具有典型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贡献在于贡献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成为各国立法的法律基础,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B符合题意;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是指古希腊。A不符合题意;古罗马是先实行君主制,再实行共和制,最后实行独裁帝制。C不符合题意;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是指古希腊。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0.(2020年湖南郴州)2020年是闰年,古人为了纠正古代历法中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一天的办法设置闰年。这种设置闰年的方法最早出自
A.古埃及太阳历
B.苏美尔人的阴历
C.中国农历
D.古罗马儒略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一天。D符合题意;古埃及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A不符合题意;苏美尔人太阴历,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B不符合题意;中国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1.(2020年湖北宜昌)古代希腊有一位与中国孟子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有卓越贡献。他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解析】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与孟子生活在同时代,并且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排除B项;希罗多德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排除D项。故选择C项。
【答案】C
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文明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