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
(第3-4单元)背记手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概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灰飞烟灭,欧洲的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欧洲的封建社会又叫做中古时期。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
1、罗马帝国的分裂:说出罗马帝国分裂的时间。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2、中世纪欧洲的新现象:西欧封建时代对文化有绝对控制权的是什么?有哪些新现象产生?
西欧封建时代对文化有绝对控制权的是:教会神学;
新现象:①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②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③大学的兴起。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可以说这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要注意把握。
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可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3、单元线索
一大宗教 基督教。
一种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两部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
两大帝国 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三大兴起 庄园经济兴起、城市兴起、大学兴起。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知识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
1.背景: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过程: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3.确立: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 法兰克王国
4.建立:481年在高卢地区建立。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
5.巩固:(1)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后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2)克洛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知识点三 封君与封臣
6.背景: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7.内容: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8.结果: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知识点四 查理曼帝国
9.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
10.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后教会势力强大起来。
11.800年的圣诞节,教皇为查理加冕,被称为“查理大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2.814年,查理曼去世,帝国走向分裂。
13.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第8课 西欧庄园
知识点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兴起: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的性质: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
(1)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2)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庄园的“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领主与自由农民的关系: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 庄园法庭
5.形成: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若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6.特征:(1)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2)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3)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7.影响: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知识点一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2.兴起: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特别是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3.发展
(1)原因: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引起城市居民的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2)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典型: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4.结果: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知识点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
5.城市居民的形成:
(1)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2)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便获得市民的身份,享有自由。
(3)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
6.结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后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知识点三 大学的兴起
7.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8.表现:(1)12世纪,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2)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3)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9.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知识点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2.法典——《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
(1)特征: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2)内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3)意义: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灭亡
(1)背景: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国势日渐衰弱。(2)灭亡: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5.拜占庭帝国:
(1)地域: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影响:①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概况)
1、日本国的建立和发展:5世纪,统一日本的是哪一个政权?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大和政权;646年(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
2、伊斯兰教的创立:伊斯兰教是由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创立的?有何意义?
穆罕默德;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注意: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穆罕默德的后继者完成的)。
3、阿拉伯人的贡献:创造了伊斯兰文化,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什么人 阿拉伯人。(佛教: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半岛;基督教: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
4、单元线索:
一次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
一大宗教 伊斯兰教。
一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三大文化成就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医学集成》和《医典》、《天方夜谭》。
第11课 古代日本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国家的出现和统一: 5世纪初,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管理概况: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政治结构)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等。(经济结构)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阶级结构)
温馨提示:给日本倭奴国王赐以印绶的中国皇帝是谁? 东汉光武帝刘秀。
在古代,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他们仿效中国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日本文明突然发展起来,就是大化改新。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3、背景(原因):
①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②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4、概况:
(1)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2)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经济上: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解放了生产力。)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作用: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社会地位有所改善,提高生产积极性,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③统一赋税。(作用: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5、意义:谈谈大化改新的意义。大化改新的“新”体现在什么方面?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的“新”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6、启示:谈谈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建立起来天皇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武士阶层。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7、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直接原因: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温馨提示:大化改新后出现的大庄园还享有什么特权?有何影响?
“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8、武士和武士集团的人员构成:武士集团的成员有哪些人构成?武士集团的构成原则有哪些?
地方豪强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成员称为“武士”;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组,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相当于庄园主蓄养的专职打手)
9、武士团主要职能: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朝廷不得不承认国家体制外的武装力量的合法性。
10、武士道: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精神内涵: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在天皇和豪强贵族进行斗争时,双方都竭力拉拢武士,扩大自己的实力,左右政局,形成幕府政治。
11、幕府统治:
形成:12世纪晚期(1192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结束:1868年,倒幕运动,德川幕府被推翻
12、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就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政府。)
阿拉伯人不仅创造了伊斯兰文化,而且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背景
①阿拉伯半岛尚未统一,部落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多神崇拜成为民族统一和发展的严重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提出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建立: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3、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领了麦加城。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影响: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反映了阿拉伯人渴望实现统一;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 “穆斯林”(顺从着);其经典教义是《古兰经》
穆罕默德一手拿着《古兰经》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手用宝剑发动“圣战”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在沙漠中孕育了中世纪最强大、最辽阔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二、阿拉伯帝国
4、帝国的形成: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挡。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
5、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实行政教合一(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的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最高首领称哈里发(哈里发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皇帝”);哈里发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细节推荐: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称哈里发,不是他本人。
6、帝国的灭亡:
原因: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十字军东征(先后八次,长达近200年之久),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标志: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
知识点三、阿拉伯文化
7、原因: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②设立“智慧宫”、以黄金支付稿酬等;③阿拉伯学者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
8、贡献:
①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注意: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阿拉伯数字。)
②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③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