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性抽测
4.下面是两种关于明清经济的观点,材料主要反映了
代表学者
主要观点
历史
高水平均衡陷阱”(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达到某一发展
2021.10
伊懋可与黄系智
阶段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英]麦迪森
中国GDP总量与人均GDP在15世纪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
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GDP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
第Ⅰ卷选择题
A.海禁并未阻挡明清经济繁荣
B.明清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C.白银内流促进明清经济发展
D.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5.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
1.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家臣多为家主的生活管家。但春秋时期,家臣的出身、任用、职权
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表所示春秋时期鲁国季氏的家臣设置
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置为贤”。王阳明的
这一言论
实例
职能
职位系统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南遗为费邑县宰”
县宰”管理采邑事务
采邑之宰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子路出身贫微,“为季氏家宰”,后
家宰”管理全家内外事务家室之宰
6.下表为成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1鞘=1000两)。据此表可知,当时
任卫国邑县宰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史”为宗教礼仪之官
政务之官
年份旧存银数新收银数
地方上缴税款
支出银数实在银数
季平子“使竖勿内
为家主身边的仆役生活事务之官
51
844.09
850.8529约6095鞘、500厘匣956.9910737.9581
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1852737.9581836.1837约3661鞘、20匣1032.6172541.5246
A.血缘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B.封建贵族享有广泛特权
C.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官僚政洽体制逐渐萌发
1853541.5246475.397约2543鞘、130匣847.1746169.6897
2.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
1854
169.6897
499.6127
约4490鞘
503.1019
166.2006
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
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
A.协定关税致使税收锐减
B.五口通商增加地方收入
当时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瓦解
D.农民起义导致财政困难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年,伦敦银价下降了14%,
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
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3.苏轼曾写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
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
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
之于书,多且易致。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材料反映了当时
8.侵华日军原计划沿北平和武汉之间的平汉铁路南下,在华北平原重创中国军队,把中国
A.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B.市的发展提高了儒学地位
版图纵向切开,然后从武汉向东,把中国军队赶下海。而某场战役开始后,日军主力大
C.印刷技术发展产生副作用
D.专制制度导致科技的落后
举调往东南,开始在河网密布、丘陵纵横的东南地区作战。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南京保卫战
D.太原会战
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三历史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