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2 20: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声声慢(寻寻觅觅)
——乱世中的生命况味
1.比较阅读,理解《声声慢》复杂深沉的情感。
2.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提高审美能力。
3. 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学 习 目 标
 
 
李清照的一生 分为两段时期
时间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次年,北宋灭亡,夫妻南渡。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居浙江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5年 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听配乐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学 习 活 动 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朗读讨论:
诗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学 习 活 动 二
听配乐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学 习 活 动 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2. 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运 用 叠 字
★运用叠词的效果:
1.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2.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抒情味,起强调突出作用。
寻寻觅觅
结果
冷冷清清
(若有所失)
(孤寂清冷)
(凄苦无告)
引发
环境
心理
心理
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
选 取 意 象

风急
北雁
黄花
梧桐
淡酒
细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借酒消愁
寒风急促
漂泊、思乡
容颜憔悴
凄苦悲凉
凄苦悲凉

风急
北雁
黄花
梧桐
淡酒
细雨
借酒消愁
寒风急促
漂泊、思乡
容颜憔悴
凄苦悲凉
凄苦悲凉
1. 运用叠字。
2.意象叠加、融情于景。
艺 术 手 法
比较阅读,思考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
学 习 活 动 三
小组讨论
分组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减字木兰花》《一剪梅》三首词,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 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②。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③。
【注释】①新婚之作。时李清照十八岁。②一枝春:一枝花③比并:唐宋时俗语,相比的意思
一剪梅 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元伊世珍:“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时李清照二十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1084年:出生,名门之后。
1101年:结婚,夫妇志趣相投。
1103年:赵明诚出仕,两地相思。
1127年:北宋灭亡。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此后李清照在江南辗转漂泊。
1132年:再嫁非人、离异入狱。
1151-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资 料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 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②。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③。
【注释】①新婚之作。时李清照十八岁。②一枝春:一枝花③比并:唐宋时俗语,相比的意思
一剪梅 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元伊世珍:“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时李清照二十岁。
情 感 比 较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 结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一腔诗意,悲尽三秋
沉郁顿挫的子美遇见悲苦愁绝的易安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生平、经历
季节、时间
地点
意象
手法
情感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生平、经历
季节、时间
地点
意象
战乱、漂泊
仕途不顺
家,庭院
秋、晚年
高处
异乡
重阳节

丧夫、亡国
落木、高天、哀猿、清渚、长江
风、鸟、酒
黄花、梧桐、细雨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手法
情感
描写:俯仰、远近、动静、高低、视听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修辞:比喻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语言:叠字
结构: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对偶、夸张
以鸟自比
以黄花自比
反问
结构:情—景—情
悲自然、悲自己、
悲国家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度日如年、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亡国之恨
总结
悲秋:秋日萧瑟 (借助意象,融情于景)
悲己:身逢乱世,远离故乡,常年漂泊;
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穷困潦倒
(亡夫之痛、孀居之悲、度日如年、无聊空虚);
人生苦短,(壮志难酬)
悲国:国家多难(直接抒情)
(忧国忧民) (故园之思、亡国之恨)
三秋图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
总结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
三秋图
明写自然之秋,渗透着人生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深沉博大。
对联:
茅屋连黎庶,腐儒孤舟叹人间疾苦;
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
一代文豪郭沫若如斯评价: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为了表达对两位诗人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老师分别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悲。
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
练笔练脑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意;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书点点离愁。
对联:仄起平收,仄(三四声)、平(一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