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3 18: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训练
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文学常识对对碰。
(1)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2.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离开)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_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
8.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划两处)。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 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3)用原文句子填空
①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________ 。
② 客人不守信的依据是:________ 。
③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6)古代像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请试举出两个来。例如:王冕四岁作画。)
四、对比阅读
10.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下车引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2)翻译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孔子认为人应“日三省吾身”,如果陈太丘的友人按照孔子上面的要求去反省自己的话,他一定会想到孔子说的“________ ”。
(4)读了本文,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戴安道①既厉操②东山,而其兄③欲建式遏④之功。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戴安道:人名,即戴逵。②厉操:磨炼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③其兄:指裁逯。④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或短语。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④家弟不改其乐(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
1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简练词意隽永的特点,[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乙]文则没有。
B.[甲]文先交代咏雪的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层次分明;[乙]文则先叙事,然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
C.[甲]文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乙]文则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示了两人不同的志向。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刻画人物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14.[甲]文中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15.[乙]文中“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这表明了兄弟二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8.《咏雪》的“公大笑乐”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①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③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A
(2)D
2.
(1)C
(2)C
(3)C
(4)C
3.C
4.D
5.B
6.不久,一会儿 凭借 离开 拉
7.谢太傅 陈太丘 客人 陈太丘
8.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9.
(1)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 约定 丢下、舍弃 拉 回头看
(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 友人惭,下车引之
(4)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5)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如:并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或:失礼。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是无礼。)
(6)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
10.
(1)C
(2)①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⑵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要失礼。
11.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相比 不如,不及 我弟弟
12.①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②你们兄弟二人的志趣事业,为什么那么不同(悬殊)呢?
13.D
14.因为侄女将大雪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生动传神有艺术韵味,所以他高兴地“大笑”。
15.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园,建功立业;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心修养。这两种人生态度都值得肯定。
16. 聚集。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高兴的样子。 大体。
17.(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柳絮乘风飞舞。
18.(示例)我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且都出于自己的细心观察与体会,所以谢太傅的“大笑乐”其实是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而感到欣慰、快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