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步》教学反思
曹文娟
一、 教学情境的层层深入,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围绕“感悟亲情、真爱亲情”这一中心任务,从听读感悟开始,到自由朗读感悟、深入细致研读语言感悟、延伸阅读感悟,最后联系生活,诗意地表达对亲情的理解,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
二、 突出主问题的巧妙设计,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该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鲜花献给可敬的人”,问题提得巧妙,要求具体明确,综合性强。既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让学生带着赞赏的态度品评文中的人物,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将语言品读、朗读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培养了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是有效的语文方法教育。
三、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一个诗意的学习境界。以“让爱心传递下去”作为深入解读文章主旨的引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家庭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步》教学设计
授课人:曹文娟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它们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技能性目标
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阅读能力、品评鉴赏能力。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写作中借鉴选取莫一场景描写,反应家庭生活。
3、揣摩文中的优美语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细读、品味、体会文中蕴含的亲情间深沉的爱和情,使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
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的是一家四口人在江南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
(三)读文寻情
1、散步时产生了什么分歧?“我”是如何解决的?
2、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呢?
3、如果现在只有一簇鲜花,你会把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1)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2)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4、 请用合适的词语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多媒体显示)
(孝顺)的“我”
(贤良)的“妻子”
(慈爱、谦让)的“母亲”
(乖巧、可爱)的“儿子”
5、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
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6、在一家庭如此幸福美满的秘诀是什么?
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四)品味语言 探寻美点
提示:
1、找出喜欢的句子;
如本文中的写景句、传情句、对称句等。
2、选定合适的角度;
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
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3、准确流畅地表达。
建议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因为它——”等句式。
示例: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因为它描绘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五)理解文章主旨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六)写法借鉴
以小见大
小 事-----大主题
散 步------尊老爱幼
(七)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得到很多启示,请谈一谈。
善于发现的你们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亲情吗?你们想借此机会表达对亲人的爱吗?
(八)课堂总结、深化感情: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九)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
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
爷爷奶奶洗一次衣服……
写一篇题为《我爱我家》的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莫怀戚
散 步
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
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我、母亲、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的是一家四口人
在江南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
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呢?
散步时产生了什么分歧?
“我”是如何解决的?
鲜花送给谁?
请用合适的词语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 )的“我”
( )的“妻子”
( )的“母亲”
( )的“儿子”
孝顺
贤良
慈爱、谦让
乖巧、可爱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
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这一家如此幸福美满的秘诀是什么?
你从那些句子体会到她们之间真诚的关爱?
提示:
1、找出喜欢的句子;
如本文中的写景句、传情句、对称句等
2、选定合适的角度;
如遣词角度、修辞角度、句式角度、
感情表达角度、写作方法角度等
3、准确流畅地表达。
建议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
——”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因为它——”等句式。
品味语言 探寻美点
因为它描绘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
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
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
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又有其象征意义: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小 事
大主题
散 步
尊老爱幼
以小见大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得到很多启示,请谈一谈。
善于发现的你们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亲情吗?你们想借此机会表达对亲人的爱吗?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
它像美酒,醇香醉人;
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而充满亲情的家,
既是避风的港湾,
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课堂总结、深化感情:
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
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
爷爷奶奶洗一次衣服……
写一篇题为《我爱我家》的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创新作业 感恩亲情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一曲生命的颂歌
——莫怀戚《散步》赏析 作者:韩校长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 认识生命
第一处描写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里文章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二处描写的是:“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 珍爱生命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
另一处描写母亲改变了主意,眼中所看到的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不仅是母亲疼爱孙儿,满足孙儿的心愿,更是一位羸弱的老人——对美景、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三、 尊重生命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
四、 生命的责任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写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寓意深刻。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此处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我”字,仅580字的全文“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欢乐、关爱、和谐,贮藏着憧憬、呼唤、眷念,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