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沿海地区的渔民在捕捞作业中经常将捕捞的鱼放在-5 ℃的冰块中,保存于箱内,在返航途中气温是15 ℃,有部分冰融化,那么箱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该地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
A.-5 ℃ B.0
℃ C.10 ℃ D.一直在变化
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4.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的结果为35 ℃,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请你分析以下情况,哪些是可能的原因( )
①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②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③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④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面是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②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④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⑤取出温度计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②①⑤ D.④③①②⑤
6.一支刻度线位置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 ℃,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的示数是4 ℃,如果当时室温是
20 ℃,则用此温度计测量时示数为( )
A.20 ℃ B.26 ℃
C.23 ℃ D.19 ℃
7.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6.2℃ B.18.1℃ C.19℃ D.20℃
9.除了液体,利用金属片“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不同”的特点也可以制成温度计,如图K3-1-5甲中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两种金属片,分析图甲中的①、②可知,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色所代表的金属片的热胀冷缩更显著一些,把这两种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K3-1-5乙所示,做成如图K3-1-5丙所示的双金属温度计(简易设计草图),在气温为200 ℃时,指针在中央刻度线的________(填“A”或“B”)侧。
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11.小明要自制一支温度计,需要刻上刻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他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则这支温度计刻度中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用分数表示)。若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13.如图所示,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利用气体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将其放到冰水混合
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_______℃。
15.“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长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参考答案
1——8 BBDACCCD
黑 A
甲 乙
25℃
20
不相同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1)热胀冷缩 (2)左 (3)0
乙的观点正确。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液柱正在上升,若立即读数,所得结果并不是该热水的温度,插入热水后若过了很长时间再读数,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只有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才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