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八单元期末复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期末复习课件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主权
半封建:仍然是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受到西方工业生产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复习导入
复习目标(近代史第八单元)
A、识记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国民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鲁迅、矛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B、理解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复习目标
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时间轴
时空线索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时 间 原 因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著名企业家 知识点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张謇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厂
发展特征
影响 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①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④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三座大山的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经济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知识点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没有很好的恢复
纺织业
面粉业
落后(相对封建经济和外来资本主义经济)
不平衡
地域分布不均
行业分布不均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知识点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1.剪发辫: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2.易服饰:出现了西服、中山装、旗袍等服饰。西服成为正式场合的着装;中山装是民国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人们把高领服装改为现代旗袍。 3.改称呼: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先生”或“君”,体现了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 要求改变等级制度的观念与日俱增。
4、 中华民国新国民的“新”不仅体现在服饰、发式和称呼上,主要体现在追求平等、自由和共和的思想观念上。
知识点3、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认识启示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之一
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商务印书馆
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机构
1、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吸收和创新先进的文明,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
2、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文明,要不断追求民主平等。
3、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积极进步的文化观,反对消极落后的文化.
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报刊 《时务报》 (1896年创办) 《国闻报》 (1897年创办) 《民报》 (1905年创办) 《青年杂志》(1915年创办) 《解放日报》 (1941年创办) 《申报》
(1872年创办)
宣传思想
影响
近代报刊
维新变法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
体现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的探索
见证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废除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的成果(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第一所学校),对近代教育产生重大影响,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知识点4、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朝
明清
分科考试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人数、科目
殿试
武举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八股取士
1905年
科举制废除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清
僵化、直至废除
科举制的演变
近代思想文化 鲁迅 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茅盾 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子夜》以及《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齐白石 齐白石是一代艺术大师,诗、书、画、印兼及其人品,堪称五绝。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聂耳 人民音乐家,为抗日题材的电影《风云儿女》作插曲《义勇军进行曲》,词:田汉。
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徐悲鸿 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奔马图》《愚公移山》
知识点5、知道鲁迅、矛盾、齐白石、聂耳、徐悲鸿、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归纳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反帝 反封建
中国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近代化的探索
器物(技术)
制度
思想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特点: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救不了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启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小结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
近代经济
社会生化变化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萎缩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教育和新闻出版业
文学艺术
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1、(2020年贵州铜仁)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D.卢作孚
C
2.(2018 苏州)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A
真题演练
3、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B
C
5、(2019·山东德州)右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学历史
6、(2019·河南省)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C
B
7、(2019·山东滨州)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8、(2019·山东潍坊)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D
B
9、(2018 株洲)有位湘潭籍的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
A.徐悲鸿 B.张大千 C.吴冠中 D.齐白石
10、(2018 南京)“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辨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D
B
11、(2018 潍坊)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12、(2019·广东省)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B
B
13、(2018 云南)《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 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14、(2020年湖南张家界)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B
D
15、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年—1913年)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年—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年—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该材料不能说明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
D
1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参加过抗英斗争,……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主张。(4分)
答: 材料一:要想抵制西方,必须了解西方并学习西方技术;
材料二:效法西方,实行维新改革。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作者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有何差异?你认为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4分)
答: 差异:前者强调学习西方技术;后者注重学习西方思想,进行维新改革。
主要社会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需要寻找新的道路。
17、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1910年至1912年京师大学堂的机构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孔子开办的私学与京师大学堂在教学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4 分)
(2)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它是哪所大学的前身? (3分)
私学:以诗、书、礼、乐等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2分)京师大学堂: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方学科,中西结合。(意思相近亦可酌情给分,2分)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2分)大学:北京大学。(1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