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图中字母或虚线表示地形部位,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
B. ①山谷②山谷③鞍部
C. 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
D. 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
2.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是山脊,B是陡崖
B. 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
C. 若要在甲、乙两地间建缆车,则其长度至少是4千米
D. C坡比D坡更适合修建梯田
3.小明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 )
A. 热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极地地区
4.比例尺表示成数字式是( )
A. 1:1000
B. 1:10 000
C. 1:1 000 000
D. 1:10 000 000
5.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北京时间),日本发生7.1级地震,小明想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啊! 玲玲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畅去临沂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临沂市地形图;兰兰去蒙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蒙山风景区导游图。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
A. 小明
B. 小畅
C. 玲玲
D. 兰兰
6.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更替现象 ②四季的形成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 )
A. 自东向西、一年
B. 自东向西、一天
C. 自西向东、一年
D. 自西向东、一天
8.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是( )
A. 极昼极夜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四季的更替
D. 昼夜的更替
9.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中国地图
B. 亚洲地图
C. 山东地图
D. 济南地图
10.小王和小夏讨论济南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期,讨论来讨论去,下面四个日期还是无法确定,你来帮助确定吧(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11.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 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12.有两艘海轮,甲海轮位于(50°N,160°E),乙海轮位于(30°N,160°W),则甲位于乙的( )
A. 东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北方
D. 西南方
13.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地图都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别方向
B. 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C.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南方
14.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鞍部,B是陡崖
B. A和D相距500米
C. C和D处都是山谷
D. 小溪流向自西北向东南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5.判断B点位于A点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3题。
16.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500米
17.读图,某年6月21日13时46分,太阳光直射于( )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D. 北极圈
18.如图数据说明我们的地球( )
A. 海陆分布
B. 质量
C. 高低起伏
D. 大小
19.关于B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B点是黑夜
B. 此时B点是白天
C. B点位于南半球
D. B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20.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经度是360°
D. 180°经线以东经度为东经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根据__________确定方向,小河的流向是向________方向流。(2)该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公路AB段的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__千米。(3)村庄b在c的__________方向。
22.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写出A、B、C、D四地的经纬度。
A、_____、80°N;B、_____、40°S;
C、_____、20°N;D、_____、0°
(2)A点位于B点的_____方向;D点位于C点的_____方向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写出图中各点的节气。A.______B. ______C. ______D.______
(3)地球运动到图中______处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白昼时间最______,影子处于一年中最______(长/短)。
2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2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米,A、B、C、D、E、F六地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含义的是地。
(2)量得C、D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C、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从E点爬到山顶A和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省力但费时的是从点爬到山顶A。这是因为。
(5)该地的地形属于(类型),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最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各部位的判断。主要依据是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为鞍部。
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为山谷;B处为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根据指向标判断,①河段从西南流向东北;图中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测量的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2千米=2千米;D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C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C坡处适合修建梯田,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温带介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一年内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明显,所以需要准备四季服装。
4.【答案】C
【解析】数字式比例尺中的单位是厘米,1千米=100 000厘米,故比例尺表示成数字式是1:1000 000。
5.【答案】B
【解析】小畅去临沂探访同学,应选择临沂城区图,而不能选择地形图。
6.【答案】A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7.【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8.【答案】D
【解析】昼夜的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随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极昼极夜、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9.【答案】B
【解析】同等图幅,比例尺最小的表示范围最大,因此亚洲地图比例尺是最小的。
10.【答案】B
【解析】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济南市此时昼最长夜最短。
1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图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故选项A错误,①图的比例尺为1:1 000 000,②图的比例尺为1:100 000,②图的比例尺比①图的比例尺大,故选项B错误,①图的比例尺小,②图的比例尺大,甲、乙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的实际距离;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2.【答案】B
【解析】从小于180°的半球范围内判断甲、乙方位,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13.【答案】B
【解析】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方向表达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指向标来判定方向,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判定方向,故A错误;图例是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故B正确;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故C错误;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故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故A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A和D相距大约5千米,故B选项错误;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C为山谷,故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小溪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故D选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读图分析可知,B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对高度计算的能力。首先要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读出A、B两地的海拔,A地是200米,B地是600米,再计算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计算600-200=400(米)可知A、B两地相差400米。因此选C。
17.【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时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18.【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数据主要是描述了赤道半径、极半径和赤道周长等地球大小的一些数据。
1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B点有阳光照射,为白昼,故A项错误,B项正确。B点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故C项错误。0°~30°为低纬度地区,B点位于0°~23.5°N之间,位于低纬度地区,故D错误。
20.【答案】A
【解析】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所以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赤道是0°纬线,向北向南度数越来越大,即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地球上的经度是从0°经线以东有180°,以西有180°,最大的经度是180°;地球上经度中0°经线以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
21.【答案】(1)指向标 南 (2)6 (3)正北
【解析】此图根据指向标来判定方向;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向南流;已知比例尺是1:300000,公路AB段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地距离=2×300000=600000厘米=6千米;根据指向标判定:村庄b在c的正北方向。
22.【答案】(1)30°W 10°W 150°E 170°E (2)西北 东南
【解析】(1)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的经纬度(30°W,80°N);B的经纬度是(10°W,40°S);C点的经纬度是(150°E,20°N);D点的经纬度是(170°E,0°);(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定:A位于B的西北方向;D位于C的东南方向。
23.【答案】(1)地球公转方向如下图:(2)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3)C 长 短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从图中看出,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地球公转到D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白昼时间最长,影子处于一年中最短。
24.【答案】(1)C到A容易,因为C到A等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2)东北 东南 (3)45 山脊 (4)75米
【解析】坡的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等高线疏密,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本图有指向标,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自A向B为东北方向,自A向C为东南方向。本图的等高距为20米,B点位于220米等高线上,所以A高出B为265-220=45米。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2.5×50-1×50=75米。
25.【答案】(1)570 F(2)3(3)自西北向东南流(4)C 从C处到山顶A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但路程较远 (5)山地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解析】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第(1)题,图中A地海拔670米,D地海拔100米,两地相对高度约为570米。图中F处为山谷,两侧高中间低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含义。第(2)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C、D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所以C、D之间的实地距离是3千米。第(3)题,根据图中指向标所示方向,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第(4)题,从C点到山顶A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但路程较远。第(5)题,图中等高线相对比较密集,而且山顶及周围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因此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如果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