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常用基础知识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常见常用基础知识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14 09: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打基础 强素养
小学语文
常见常用基础知识
打基础 强素养
制作:王老师
前 言
语文是非常注重基础的学科,打好语文基础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即将迈入初中学习的同学。老师给大家整理了二十二条常见常用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一、两种语言类型
二、三种人称
三、三种感彩
四、四种文学体裁
五、句子的四种分类
六、写作的表达方式
七、写作表现手法
八、写作修辞手法
九、记叙文六要素
十、叙述方法
十一、记叙线索
十二、描写人物的常见方法
十三、景物描写的角度
十四、景物描写的方法
十五、景物描写的作用
十六、说明文类型
十七、说明方法
二十二、常用关联词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十九、小说基本分类
十八、议论文三要素
二十、小说情节和要素
目 录
一、两种语言类型
1
口 语
语法随意
用词通俗
句子简短
结构松散
2
书面语
语法严格
用词文雅
句子较长
结构严谨
二、三种人称
1
第一人称是指自己的代词,如"我" "我们"
2
第二人称是指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 ,"你们"
3
第三人称是指你谈论的不在现场的人称代词,如"他" "她" "他们"
三、三种感彩
褒义
贬义
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简称“文体”。
四、四种文学体裁
1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 说
2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诗 歌
四、四种文学体裁
3
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在中国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 剧
4
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散 文
五、句子的四种分类
1
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
例如:我们上学了。
陈述句
2
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
例如:你明天走吧。
祈使句
3
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例如: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
疑问句
4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愤怒、惊讶、悲哀等)。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例如:这只小猫真可爱啊!
感叹句
六、写作的表达方式
1
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记 叙
2
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细节、环境、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
六、写作的表达方式
3
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抒 情
5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 明
4
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议 论
七、写作表现手法
象征
设置
悬念
对比
烘托
联想
想象
衬托
前后
呼应
欲扬
先抑
托物
言志
借物
抒情
八、写作修辞手法
比喻
反复
引用
反问
双关
排比
拟人
互文
对偶
设问
对比
借代
反语
夸张
九、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地点
时间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十、叙述方法
1
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 叙
4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 叙
2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 叙
3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 叙
第十条:叙述方法
5
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过去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的就是平叙。
平 叙
在五种叙述方式中,最常用的四顺叙、倒叙。文章无定势,不管用哪种叙述方法或几种综合使用,只要能让文章出彩,更吸引人,就是最好的叙述方法。
十一、记叙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实 物
人 物
思想感情
变化
时 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
十二、描写人物的常见方法
1
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
行动描写:
也叫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
语言描写: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
心理描写:
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十三、景物描写的角度
1
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
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
场面描写: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
细节描写:
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十四、景物描写的方法
1
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7
白描: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2
3
4
5
6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运用形象比喻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运用想象
侧面描写突出景物
十五、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
反衬人物心情 。
4
在叙事性作品中环境描写最终目的是写人,且为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6
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十六、说明文类型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等特点。按说明对象分以下两类:
1
事物
说明文
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
事理
说明文
旨在解释事物本身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十七、说明方法
列图表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作诠释
举例子
摹状貌
引 用
十八、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论点
论据
论证
需要证明什么
用什么来证明
怎样来证明
十八、议论文三要素
1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2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3
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十九、小说基本分类
长 篇
短 篇
小小说
中 篇
按篇幅分
神 话
科 幻
悬 疑
武 侠
按内容分
十九、小说基本分类
章回体
书信体
自传体
日记体
按体制分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
二十、小说情节和要素
情节
开端
要素
发展
高潮
结局
故事情节
具体环境
人物形象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1
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
如:请你稍等一下。
2
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
如:你看这课件做的怎么样?
3
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4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如:他来了,又走了。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5
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
如:她说:“我明白了。”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8
引号:引号分双引号(“ ”)和 单引号(‘ ’),有三种常见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
如:楼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
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c
表示意思否定
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9
省略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有四种常见用法。
注意:省略号和“等”只能用其一。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一段,心里很感动。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得……”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二十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10
书名号: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如:昨天,我学习了《小儿饲鹊》这一课。
11
破折号:有三种常见用法。一是表示解释说明;二是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三是表示声音延长。
二十二、常用关联词
1
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那么...那么...
2
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又...就...
接着...最后...
3
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还(又、也)
二十二、常用关联词
4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因此...
5
选择关系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
6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二十二、常用关联词
7
假设关系
如果(假设、倘若)...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打基础 强素养
结束语
同学们,以上的二十二条基础知识都是简单的概括,并不完整和深入,想要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学深学透,还需要同学们业余时间多下功夫,并做好与课文学习的结合和实际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