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 观潮
人 教 版
背景资料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钱塘江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录
重点
字词
第一部分
拓展延伸
第三部分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随堂练习
第四部分
教学目录
第一部分
重点字词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学习字词,不仅仅是为了认识,要学会理解、要学习文章是怎样运用词语来表达意思的,关键还在于运用。
重点字词
潮
字义:
①潮汐,也指潮水;②比喻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③潮湿;④时髦。
组词:
潮水 涨潮 潮湿 潮汐
辨字:
嘲笑 嘲讽 嘲弄 冷嘲热讽
运用:
妈妈告诉我,明年八月十八带我去观潮。
雾
字义: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
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
组词:
大雾 云雾 雾气 雾凇
辨字:
特务 任务 务必 务求
运用:
今天早晨的雾气真大啊。
cháo
wù
重点字词
犹
字义:
①如同;
②还,尚且。
组词:
犹豫 意犹未尽 虽死犹生
辨字:
优秀 优异 优等 优美
运用:
对于星期天去不去郊游,我一直很犹豫。
漫
字义:
①水过满,向外流;
②到处都是。
组词:
浪漫 漫步 漫长 漫无目的
辨字:
慢走 慢车 傲慢 慢吞吞
运用:
藏龙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水池。
yóu
màn
重点字词
涨
zhǎnɡ 上 涨
zhànɡ 头昏脑涨
号
háo 号 叫
hào 号 码
运用:屋外北风怒号( ),大雪纷飞,路上看不见一个行人。
王老师今年荣获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
运用:涨( )潮时的壮观景象让来观潮的小姑娘激动得涨( )红了脸。
zhǎnɡ
zhànɡ
háo
hào
重点字词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天下
奇观:
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这里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奇观。
若隐若现:
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重点字词
横贯:
横着通过去。
浩浩荡荡:
浩荡,广阔、壮大。本课形容潮势很大。
山崩地裂:
崩,倒塌;裂,裂开。本课是用来形容声音很响。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犹如:
好像,如同。
漫天卷地:
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景。
教学目录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它要求我们学习时要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和语感,对文章进行宏观的理解。
整体感知
《观潮》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 )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 )到( )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 )。
一、天下奇观。( )
二、潮来前的平静。( )
三、潮来时的壮观。( )
四、潮去后的景象。( )
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读课文,划分段落。
整体感知
(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理解记忆,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奔涌的句子
整体感知
课文结构图
观 潮
盛赞钱塘潮
钱塘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
潮来时
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雄伟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
整体感知
第②段描写了什么场面?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潮来前众人翘首以盼的场面,从“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可以看出,体现了人们等待潮来的急切心情,同时也间接地表现出大潮的奇特。
整体感知
第④段中连用了几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的声响。
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真是“天下奇观”。
整体感知
第④段进行赏析
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写气势,则从“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到结尾的“恢复了平静”,一气呵成。
整体感知
本文的写作特点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交相辉映。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夸张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整体感知
本文的写作特点
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
文中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整体感知
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从哪儿能体会到?
围绕“奇观”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的“奇”。
“潮来前”从观潮的人之多及人们高涨的热情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潮来时”从大潮雷霆万钧的声威和惊心动魄的气势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潮头过后”从余波的漫天卷地、汹涌澎湃可以体会到大潮的“奇”。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留给我们的是惊叹和赞美。
教学目录
第三部分
拓展延伸
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在学习中要既善于思考探索又敢于大胆怀疑,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老师会和你们平等的交流争论。
拓展延伸
词语积累
形容人多的成语:
人山人海 万人空巷
门庭若市 熙来攘往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
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震天动地 声振屋瓦
带“鼎”字的成语:
人声鼎沸 大名鼎鼎
鼎足而三 革故鼎新
相关诗句
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王在晋《望江台》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里声半夜潮。
刘禹锡《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教学目录
第四部分
随堂练习
恰到好处的随堂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学习的能力。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通过练习学到更多。
随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cháo shuǐ héng guàn yóu rú hào hào dàng dàng
( ) ( ) ( ) ( )
解释下面带横线的字
观潮( ) 漫天卷地( )
天下奇观( ) 漫不经心( )
随堂练习
想一想,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钱塘江潮那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真是天下罕见啊!难怪苏轼会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我们祖国的广大疆土上还有很多或壮观或奇特的自然景观,它们都是大自然对我们无私的馈赠。我们在欣赏与赞美这些美景的同时,也应该懂得珍惜和保护,这才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馈。
同学们 再见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