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人耳产生的错觉 B.闪电先发生
C.光速大于声速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泰州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池水变“浅”
3.关于“雨过天晴,彩虹高挂”所包含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是实像
B.太阳光从空气射入积水中一定发生折射现象
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断”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
5.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了日食,则日食的形成是因为( )
A.太阳光被月亮反射了
B.太阳光被月亮挡住了
C.太阳光从真空到空气发生了折射
D.太阳光在空气中发生了散射
7.小叶用激光笔照射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的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墙壁和地面都发生了漫反射 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壁和地面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
D.若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变大
9.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日环食 B.勺子好像在水面折断
C.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 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10.如图为湖上的一座桥,桥的最高处距湖面2m,当在湖水中看到桥完整的倒影时,则湖水的深度应为( )
A.大于2m B.等于2m C.小于2m D.无法判断
11.α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1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3.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20cm处,以1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6cm
B.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将变大
C.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是静止的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14.假期里,小明一家人自驾去晋阳湖游玩,湖边群山叠嶂,稻浪轻翻,蔬菜清鲜,瓜果飘香。站在湖边,看到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的鱼、飘动的“云朵”群山倒影及湖面上嬉水的鸭子的倒影。看到清澈的湖水中的景象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
A.飘动的“云朵” B.游动的鱼 C.群山倒影 D.鸭子的倒影
1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二、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已知光线DC是光线A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7.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其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8.小字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利用平面镜反光使室外太阳光照射到如图的花盆中花上的B处。请你在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并将光路补充完整。
19.湖面上方有一个发光点,请找到由点发出,在湖面反射后恰好穿过点的反射光路,并画出湖面下折射光路的大致位置。
三、填空题
20.如图所示,能通过三个小孔看到烛光的条件是________。
2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就是光的 ______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且还表明了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它颜色的光要小。
22.小明在商场试新衣服时,他站在穿衣镜前1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他与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若他向穿衣镜靠拢,此时他的像高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在电影院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幕布上的图像,这是因为光照到幕布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该现象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反射定律,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射到需要照亮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24.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__像。
25.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该彩灯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湖水上涨了0.3m后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站在桥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
26.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甲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是___________的,平面镜是_________的。
(2)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__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27.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 收到回波信号,则海底某处的深度是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45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
四、实验题
28.如图1是小孔成像的装置,小华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是否有关”,只改变装置上小孔的形状,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此实验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如图2甲所示,小华发现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会变大,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华想继续探“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图2乙是他实验过程的简图,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29.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反射角r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为了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同学们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路径。
3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实验桌上准备有如图所示的装置、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模型、刻度尺和铅笔。小阳利用这些器材设计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支架将透明玻璃板垂直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浩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②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处,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用铅笔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白纸上的两个位置到直线的距离,并将相应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并将相底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
(2)为了确保蜡烛B能够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应该______观察;
(3)在实验数据表中,发现一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明显不相等,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B
7.B
8.B
9.C
10.D
11.A
12.B
13.A
14.A
15.D
16.
17.
18.
19.
20.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
21.色散 红
22.2 不变
23.漫反射 遵循 光滑
24.折射 反射 实
25.虚 2.7 不变 折射
26.亮 暗 C B A
27.3×108 2900 真空不能传声
28.无关 没有控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
29.等于 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同一平面内 在 不能 可逆 漫反射
30.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从多个方向 像与物没有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