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13 15:40: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学生群情激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鲁迅说道:“五四运动一扫国民的俗气、奴气和小家子气!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太了不起了!”通过以上言论,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实业救国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3.“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资产阶级改革 D.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4.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罢课半个多月,政府无动于衷。但工人罢工不及5天,北洋政府便赶紧释放了被捕学生,还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这最能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学生参与五四运动的人数较少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5.“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该思想最早出现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抗击八国联军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
6.“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
7.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下列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最能体现出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9.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 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 6月6-9日,上海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罢工。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充分 表明6月3日以后
A.北京学生开始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C.工人阶级开始与学生联合进行斗争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10.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11.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了总罢课。从这则材料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运动的
A.目的、口号、规模 B.目的、规模、方式 C.口号、规模、方式 D.目的、口号、方式
12.“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述“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天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4.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和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学生、上海 B.学生、北京 C.工人阶级、上海 D.工人阶级、北京
1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国共合作实现
二、非选择题
16.“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速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等人为现实富裕而创办了什么类型企业 请写出一例由李鸿章创办的同类型企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梁启超等号召变法图强,但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指 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转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反映性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3)该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历久弥新,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到国内,学生群情激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鲁迅说道:“五四运动一扫国民的俗气、奴气和小家子气!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太了不起了!”通过以上言论,可以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一扫国民的俗气、奴气和小家子气!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太了不起了”,可知,鲁迅认为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面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国人的觉醒,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 项;材料体现不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实业救国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辛亥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A项;张謇兴办实业,开启了实业救国新时代,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资产阶级改革 D.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既有反帝内容,又有反封建内容,因此它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资产阶级改革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排除C项;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B。
4.五四运动期间,学生罢课半个多月,政府无动于衷。但工人罢工不及5天,北洋政府便赶紧释放了被捕学生,还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这最能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学生参与五四运动的人数较少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但工人罢工不及5天,北洋政府便赶紧释放了被捕学生,还免去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可以看出工人阶级自此登上政治的舞台,显示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也说明工人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D项符合题意;“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人数少,而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初步胜利,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5.“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该思想最早出现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抗击八国联军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材料中“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是指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须依靠下层人民”说明该运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据此可知是五四运动时期,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排除A项;抗击八国联军时期俄国尚未进行十月革命,排除B项;红军长征时期主要是进行战略转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6.“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北伐战争与日本要求吞并青岛无关,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D项。故选A项。
7.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C项。
8.下列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最能体现出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势力,具有反帝性质;“内惩国贼”对准国内统治阶级中的三个卖国贼,具有反封建性质;因此,“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出反帝反封建性质,A项正确;“废除二十一条”只具有反帝性质,排除B项;“勿作五分钟爱国心”表现出了爱国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具有反帝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9.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 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 6月6-9日,上海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罢工。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充分 表明6月3日以后
A.北京学生开始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C.工人阶级开始与学生联合进行斗争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答案】D
【解析】根据“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可以看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经是主力军,D项正确;学生不是主力,学生是先锋,排除A项;当时中共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与学生的联合,且“开始”的说法也不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青年学生集聚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排除B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重大胜利。因此开国大典指的是后一个“天安门”。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了总罢课。从这则材料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运动的
A.目的、口号、规模 B.目的、规模、方式 C.口号、规模、方式 D.目的、口号、方式
【答案】C
【解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北京高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说明斗争的规模大;“示威游行”“总罢课”说明斗争的方式,C项正确;学生罢课的目的是声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因此,材料中没有说明五四运动的目的,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2.“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述“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天平天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要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使中国无法收回自己的领土,最终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反对巴黎和会的五四运动,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掀起的,都和学生和知识分子无关,排除AB项;新文化运动不是示威游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3.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爱国学生打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并且火烧曹汝霖的宅院赵家楼;这场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英法等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故选C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化阶级矛盾,这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中国共产党在1919年尚未成立,故排除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4.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和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学生、上海 B.学生、北京 C.工人阶级、上海 D.工人阶级、北京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传回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出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罢课,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1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D.国共合作实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19年6月20日”“ 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由于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导致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政府最终迫于压力,拒绝了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项正确;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为了称帝基本接受,五四运动时期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1921年,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国共合作实现是在1924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6.“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速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等人为现实富裕而创办了什么类型企业 请写出一例由李鸿章创办的同类型企业名称。
(2)材料二中的梁启超等号召变法图强,但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指 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转为
【答案】(1)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2)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4)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工人。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随着军事企业发展,资金问题逐渐凸显,李鸿章为现实富裕而创办了民用企业;结合所学知识,从李鸿章主持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中任举一例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顽固派的阻挠、维新派的软弱性等因素,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胡适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材料中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根据材料四“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可知,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转为工人阶级。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反映性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3)该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历久弥新,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1)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培养爱国精神;要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等。(答出其中一点意思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掀起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历久弥新,中学生应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培养爱国精神;要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